划重点!从政府工作报告看武汉之重
时间:2025-03-06 来源:长江日报
3月5日,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开幕。 翻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一系列国家重大部署 赋予武汉重任, 召唤武汉担当。 一起来看看全国战略里的武汉之重! 2024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 寄望我们 “努力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24年全球科技集群排名中, 武汉位列第13位, 在全国全球创新版图中的地位持续提升。 高端芯片、心肌旋切、 北斗通导遥一体化等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 全球首片8英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 首颗医学遥感科学实验卫星、 首台掘爆机等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在汉问世。 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 获批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坐拥丰富的科教资源、雄厚的产业基础和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始终在国家创新版图中占据重要一极,目前正加速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节点。武汉大学作为扎根武汉的“双一流”高校,愿与武汉同心同向,为武汉建成科技创新高地贡献力量,共同谱写科技自立自强新篇章。 ——全国政协委员、 武汉大学校长张平文 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武汉 “努力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 重大使命。 2024年, 武汉136个数字化应用 全面接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平台, 在全国率先实现 城市数字信息模型全域覆盖, 率先建成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截至目前, 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占常住人口24.8%, 每四个武汉人中就有一位志愿者。 新就业群体,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与守护者,也是美好生活的追求者和共享者。以专业服务为城市现代化治理添砖加瓦,是快递从业者的责任与担当。我们快递从业者作为新就业群体的一部分,应积极响应号召,以实际行动为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顺衡速运有限公司江汉分部经理汪勇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加快建成 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武汉是中部地区唯一的 副省级城市和超大城市, 中部地区首个GDP突破两万亿的城市。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2021—2035年)》明确, 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中部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商贸物流中心、 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正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 作为中部地区的关键枢纽,武汉在诸多领域展现出独特优势,尤其是在科技创新、人才汇聚等方面已然蓄势待发。武汉正大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将在中部崛起这一国家战略中发挥更强的引领作用,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城市。 ——全国政协委员、 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付诚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寄望我们, “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中奋勇争先”。 武汉是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 长江中游航运中心。 武汉港集装箱铁水联运量 居内河港口第一。 作为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地理位置关键,是重要的交通枢纽、科教中心。长江保护与发展是一项需要“传承”的事业,我将结合自身所学推动人才培养,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加强科研合作,助力流域治理技术攻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水利人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民盟湖北省委会副主委、三峡大学校长黄艳 2024年11月, 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武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 武汉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2024年, 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3%, 增速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武汉市已出台实施意见, 提出建设引领中部、服务全国、 链接全球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武汉科教资源密集、交通枢纽通达、产业基础雄厚,完全有条件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我坚信,以创新为引擎,以开放为路径,武汉必将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为全国深化内需战略贡献“武汉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 民建湖北省委会副主委、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民春 2022年6月,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武汉时强调: “催生更多新技术新产业, 开辟经济发展的新领域新赛道”。 全国首个商业航天产业基地位于武汉市, 被称为“中国星谷”。 目前, 武汉已搭建起商业航天完整产业链, 逐步形成千亿元产业规模的 商业航天生态圈。 截至2024年底, 武汉在低空经济领域已集聚研发制造、 运营服务、空域管理等 全链条企业超150家, 产业规模同比增长47%。 低空经济是全球竞逐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我带来了3份相关建议。作为全国重要交通枢纽和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真刀实枪地在抓低空经济,已集聚低空经济企业150余家。支持武汉发展低空经济,能充分发挥武汉优势,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加速产业化,助力提升我国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 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 武汉已经获批创建 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2024年, 武汉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700亿元, 近三年年增速超过30%。 武汉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道路 开放总里程、牌照发放数量 居全国第1。 360与武汉未来主要围绕两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要将数字安全服务扎根本地,深度服务党政机构和企业;另一方面,要发挥360在AI方面的优势,帮助武汉建立大模型基础设施与大模型产业联盟,推动本地化大模型企业在生态、市场、技术进步等方面快速发展,促进大模型产业生态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 2020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为在武汉举行的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发来贺信, 希望湖北省和武汉市 “大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2020年到2024年, 作为该领域首个国家级大会, 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 已在武汉连续举办五届。 2024年, 武汉入选国家首批 “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城市。 在5G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创新、算力布局优化和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方面,武汉交出了亮眼答卷。武汉依托“光芯屏端网”产业优势,建成超3万个5G基站,培育出多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这些实践既体现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担当,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探索了有效路径。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院长潘教峰 2024年11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 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 “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武汉纵深推进长江大保护, 提前一年完成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任务, 长江武汉段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多年未见的鳤鱼回归武汉水域, “微笑天使”江豚频现江城。 长江是武汉的重要水源地,其生态健康直接关系到市民用水安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实施后,沿岸的生态功能逐步恢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这也为宗关水厂的水源保护工作减轻了压力。未来,我将继续带领团队依托数智技术和企业优势资源,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供水安全贡献力量。 ——全国人大代表、 湖北省武汉市城投集团武汉控股公司 宗关水厂王琼工作室负责人王琼 策划| 刘敏 统筹| 张颖 胡雪璇 记者| 常少华 陈智 柯立 高萌 吴曈 余睿 冯雪 胡雪璇 海报| 肖琴 图片| 长江日报资料图 (责任编辑:邱超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