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货运引领!荆门构筑交通物流发展新高地
时间:2025-04-24 来源:荆门九派通融媒体中心
4月23日上午,荆门市“提升干部素质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举行,本场发布会聚焦“以货运能力有效突破推动交通物流枢纽功能整体提升”,向大家重点展示我市相关部门在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工作中的担当作为、谋划部署、创新举措。 发布会现场 发布会上,荆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伦智介绍了我市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进展情况。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唐定勇,荆门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佳,荆门市物流发展局党总支书记、局长魏丹分别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荆门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郑伦智在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的总体目标是:统筹全市铁路线网、通用航空、高速公路、港口航道、多式联运、国际物流等六项攻坚任务,推动货运能力突破提升、物流成本有效降低,进一步提升物流枢纽能级,实现“四增一降”,即:公路水路投资增速超全省平均水平,力争突破“百亿”大关;物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达到150亿元以上;公路货物周转量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同比增长5%以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220亿元以上;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持续下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 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重点聚焦六个方面的任务: 一是铁路线网扩能提速,畅通货运主动脉。争取长荆、荆沙铁路扩能改造项目入规并开展前期工作;建成沙洋疏港铁路专用线、浩吉铁路荆门北子陵连接线,开工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铁路专用线,完善优化中心城区4个铁路站场功能。 二是通用航空突破发展,拓展低空新业态。开工建设屈家岭通用机场,推动钟祥、京山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开通漳河机场至花湖机场货运航线;推进“低空+”场景应用。 三是高速公路加密扩容,建成中部大通道。加速建设武荆宜高速公路,开工建设荆监高速荆门至沙洋段、二广高速襄荆段改扩建,加快推进荆门至随州、荆监高速沙洋南段、东宝至远安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是港口航道振兴提能,打造汉江枢纽港。加快推进浰河航道整治,开工建设浰河港区张滩、双河2个作业区,加快汉江兴隆至碾盘山2000吨级航道整治、碾盘山2000吨级二线船闸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 五是多式联运降本提质,构建物流新中枢。完善“一核多点”多式联运场站布局,进一步提升荆门国际内陆港核心枢纽地位;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力争招引物流企业6家,入规纳统14家,新增4A级物流企业4家,实现5A级物流企业“零”的突破。加快供应链物流平台推广应用,新增上线企业300家、车辆1200辆,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新增零担运输专线10条。 六是国际物流提级增效,打造开放新高地。2025年新开通2条链接欧洲、东南亚等地的物流线路;拓展保税物流中心业务功能,打造华中地区新型材料、磷化工等大宗商品进出口集散地;成立并运行1-2个企业“出海”联盟,新设立海外仓2个以上。
荆门城区三环线 朱俊波 摄 下一步,荆门市交通运输局将围绕建设“中部地区交通物流新枢纽”目标,聚力攻坚突破,进一步优化运输结构,强化枢纽功能,加快构建高效、低碳、智慧的现代物流体系,为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提供更强支撑。
![]() 荆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唐定勇 焦柳铁路与浩吉铁路交会处 朱俊波 严安国 摄
一是枢纽能级实现跨越性提升。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作为我市国际物流核心平台和进出口大宗货物集散枢纽,自2019年正式封关运营以来,始终秉持“服务双循环、畅通产业链”理念,为94家外贸企业开展保税业务,服务网络覆盖50余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荆门保税物流中心一线进出口货值达15.5亿元,较2023年前进7个位次。2025年1-3月,荆门保税物流中心一线进出口货值5.75亿元,同比增长103%,在全国85个同类保税中心中排名第17位,较去年同期跃升12位次,较今年1-2月提升8个位次,排名在全省同类保税中心中居首位。 ![]() 荆门保税物流中心 黄应武 摄 下一步,将围绕我市对外贸易运输环节中的弱点和短板,主要从两个方面发力:一是打造区域开放新枢纽。立足新能源、新材料优势产业,提升货物集疏、产业集聚能力。拓展保税物流、保税仓储、加工等功能,突破发展跨境电商等口岸经济新业态。逐步将荆门保税物流中心(B型)打造为集仓储运营、市场运营、服务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对外开放运营主体。二是构建多式联运新格局。高效运行现有国际物流通道,持续服务印尼拉博塔港至武汉阳逻港国际直航线路,整合外向物流平台、荆门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多平合资源,优化多式联运模式。深化与港口集团、铁路货站等货运枢纽合作,发挥政策叠加效应。今年,将根据我市企业需求,再推动开通一条多式联运新通道,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为我市交通物流枢纽建设攻坚突破贡献商务力量。 从“公转铁”到智慧物流 荆门多措并举降低社会物流成本
![]() 荆门市物流发展局党总支书记、局长 魏丹 一是运输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推进大宗货物“公转铁”“公转水”。2024年铁路货运周转量位居全省第2位;汉江港口集装箱公水联运量达1.2万标箱,创近年新高。二是多式联运创新发展。形成“一核两翼多点”布局。荆门国际内陆港入选省级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沙洋多式联运物流园等项目加速建设;引进厦门建发、深圳怡亚通等头部企业,开通印尼至阳逻港、荆门至宁波等品牌线路。三是智慧物流水平不断提升。湖北首个地级市平台——荆门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上线试运营,智慧库存、智慧运输等管理系统逐步投入场景应用。四是绿色物流转型发展。建成亿纬、传化等智慧低碳物流示范项目,清洁能源货车突破500辆,推广标准化物流周转托盘5万余件。 ![]() 荆门国际内陆港 掇刀融媒体中心 下一步,将聚焦五个方面推动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 一是抓重要环节,提升交通物流枢纽能级。完善港口、物流园区集疏运体系,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深化与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战略通道对接。 二是抓重点领域,提高端到端协同效能。加快国际内陆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打造3-5条公铁水联运精品线路,推广多式联运“一单制”,建设内贸集装箱循环体系,实现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三是抓重点创新,激活增长新引擎。升级市供应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功能,试点自动驾驶、无人车在重点企业园区示范应用,拓展低空经济物流场景。 四是抓重点培育,提升物流企业市场竞争力。建立重点企业包联机制,招引头部物流企业,争创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 五是抓服务环境,构建物流市场共同体。建立物流成本监测机制,落实支持引导政策,定期开展物流行业调研,形成政策支持闭环。 (责任编辑:邱超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