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科技创新“马力全开”,跑出加速度!
时间:2025-04-29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4月28日下午,荆门市“提升干部素质 聚力攻坚突破 加快建成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六场)举行。 ![]() 发布会上,荆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展欧介绍了荆门市科技创新攻坚突破的总体情况。荆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军华,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玉华,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副所长陈达分别回答记者提问。 荆门实施科技创新攻坚行动 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会上,荆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展欧介绍,今年市科学技术局将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攻坚突破行动,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力,整体提升产业转型升级质效。 ![]() 主要目标: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5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专精特新企业4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家、孵化平台5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20亿元。 重点任务:依托龙头企业建平台。一是建设高能级平台。坚持以申促建、加速快建,支持中航特飞所聚焦低空新质飞行器领域建设漳河实验室,支持亿纬动力聚焦前沿电池技术领域建设龙泉实验室,并申建湖北实验室。二是建设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按照“一县(市)一院”布局,支持钟祥围绕氢能装备、京山围绕禽蛋深加工、屈家岭围绕未来食品,建设产业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四不像”机构。三是建设企业研发机构。围绕“三年全覆盖”目标,按照“六有”标准,采取建、改、并、转等多种方式,推动规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确保今年建有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超过50%。 ![]() 强化供需对接畅渠道。一是建强科创载体。推动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高效运营,打造研发实验中心、招才引智中心、企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理顺荆楚科创城体制机制,出台属地管理运行管理办法,修订支持企业入驻政策措施。二是整合企校力量。树立借梯上楼、借鸡下蛋、借船出海的理念,推动企校协同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深化亿纬动力与武汉大学、格林美与中南大学等合作。三是激活人才资源。着力引进“高精尖缺”人才,在引进院士、长江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上实现突破。设立科技人才“专项编”,打通事业单位和企业用人渠道。设立市级科技项目青年人才专项,提高基本科研业务费额度。四是加大科技投入。加大财政科技投入,改进科技项目管理,防止“撒胡椒面”。鼓励市场主体加大研发投入,力争研发投入过10亿元的企业实现“零的突破”。健全“投贷股债保担”联动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引进一批创业投资机构,设立市级科创投资基金,实施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 ![]() 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 资料图 ![]() 打通循环链条提效能。一是坚持不懈抓转化。坚持搭平台、畅渠道、建机制,提升成果转化效率。支持荆楚理工学院共享实验室向科研人员开放,推动市公共检验检测中心服务向线上拓展。加强中试基地建设,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梳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力争引进航空发动机、人形机器人等重大项目。二是坚持不懈抓孵化。按照“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思路,建设智谷孵化器等孵化平台10家以上,让孵化平台成为各级高新区、经开区和产业园区的标配。常态组织“双创”活动,开展“高校学子科创荆门行”活动,举办低空经济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实施“科技+招商”,定期赴武汉、深圳等地高校院所、孵化机构,引进种子型、竹笋型、核爆型硬核科技项目。三是坚持不懈抓产业化。加快中航特飞所电动飞艇、石墨烯重防腐涂料等项目产业化,打造民用飞行器制造、国防装备制造、防腐材料“三个百亿”产业集群。依托未势能源 、雄韬电源、英特利等项目,助推氢能产业快速成长。推动儿茶上清丸量产上市、楚宝黑头羊全省推广,推广“ARC菌剂”复合肥使用面积100万亩以上。 漳河实验室落子荆门 锚定低空经济全链创新 发布会上,中航工业特种飞行器研究所副所长陈达介绍,漳河实验室是在荆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由院士专家领衔,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牵头,携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荆楚理工学院等高等院校,中国移动、东风汽车、亿纬动力等头部企业,联合筹建的低空新质装备领域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 ![]() 特飞所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旗下的五大主机研究所之一,是我国唯一从事水面飞行器、浮空飞行器和特种飞行器研发、制造、试验、试飞、交付于一体的综合性主机研究所。作为低空装备研制领域的“国家队”,特飞所深耕荆门50余年,现已形成低空装备全谱系发展格局,研发能力国内领先、世界一流,此次牵头建设漳河实验室,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也是发挥技术优势、推动荆门市低空经济全产业链升级的重要举措。 ![]() 特飞所 图片来源:中航工业特飞所 漳河实验室立足于低空经济国家战略,面向科技创新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国民经济主战场,以促进低空经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使命,聚焦低空新质装备研制,致力于开展低空飞行器综合设计、绿色动力、轻质结构、虚实试验等基础研究及关键技术突破,实现低空飞行器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发展,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湖北省低空经济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漳河实验室按照“一中心、两基地”的规划布局进行筹备建设,总投资约50亿元。“一中心”即创新中心,为一体化实验室及综合研发区域,主要用于开展飞行器技术研究及试验测试。“两基地”即荆门智能制造科技园和漳河新区航空高端装备制造基地,主要用于开展实验室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下一步,特飞所将重点推进三方面的工作: 1.深化协同创新。密切对接联合单位及专家团队,加快实验室建设方案论证,整合政产学研用各方资源,形成创新合力。 2.加速基础建设。确保“一中心、两基地”按时间节点推进,夯实硬件基础,为科研与产业转化提供保障。 3.推动品牌落地。计划7月份完成实验室奠基与挂牌,力争将漳河实验室建成湖北省低空经济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高精尖人才聚集地,为荆门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荆门高新区营收破两千亿 创新链驱动新质跃升 发布会上,荆门市掇刀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赵玉华介绍,荆门高新区2024年工业营收突破2000亿元大关,总量占到全市的70%,增量在全省103个县(市、区)中位居第一。 ![]() 近年来,荆门高新区以“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方向,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不断以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实现了“聚、跃、强”的加速度。 ![]() 荆门高新区锂电片区 资料图 一是主体聚合。高新技术企业实现三年翻番,总数达219家,瞪羚企业达38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6.35%,远高于省市平均水平。二是总量跃升。2024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6%,占GDP比重达53.26%,超出全市平均水平30.66个百分点。三是平台强链。全区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5家,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2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企校联合创新中心12家。近三年实施省级重点、市级重大及尖刀攻关研发项目61项,转化科技成果146项,技术合同交易金额连续三年翻番。 下一步,荆门高新区将以“强平台、优生态、促转化”为路径,全面提升以“用”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体系效能。 一是锚定平台建设“强基工程”。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创新矩阵,支持亿纬动力牵头组建湖北龙泉实验室;支持中石化特油公司与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共建百万吨级特种油品生产基地,争创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到2027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目标。 二是深化创新生态“优化工程”。用好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实现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全覆盖,完善供需精准对接机制。引导高新区企业入驻荆楚科创城、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链接高端创新资源。支持格林美、亿纬动力、航特装备等企业开展产业链技术攻关,实施省、市重点科技计划30个以上。通过“招硕引博”“专家引荐”等柔性引才机制,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
三是推进成果转化“增效工程”。打造“研发-中试-孵化”的成果转化链条,加快建设科汇药业中试放大与成果转化基地、武汉工程大学荆门产研院中试基地。实施“揭榜制”科技攻关,支持金泉新材料、天腾重机等企业与高校开展订单式研发。实施孵化平台提能行动,支持汇才众创空间争创国家级品牌,推动国际能谷·数字经济智慧湾打造省级专业孵化器。推广“知识价值信用贷”“科技人才贷”,全年投放科技贷款20亿元以上,形成“财政+金融+社会资本”协同支持格局。 荆门知信贷赋能科创企业 发布会上,荆门市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军华介绍,知识价值信用贷主要聚焦4个方面内容。 ![]() 一是聚焦知识价值。围绕企业科技创新要素生成知识价值信用评价模型,对企业的创新人才、研发投入、研发活动、知识产权、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品牌7个指标进行评价,引导银行应用评价结果为企业提供“全线上、纯信用、优利率”、期限不超过3年、单笔不超过1000万元的授信支持。 二是聚焦科技企业。将符合国家统计局科技产业分类标准的企业,即全市7473家科技型企业,全部纳入政策支持范围,实现全市科技型企业政策支持零门槛。 三是聚焦数智赋能。建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管理服务平台,为科技型企业和银行机构提供知识价值信用评价、贷款业务开展和风险补偿等相关服务。加强信贷业务流程跟踪监测,减少不必要的备案和审核环节,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 四是聚焦风险共担。建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对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本金损失补偿比例设定为80%,贷款逾期6个月银行即可申请补偿,并将熔断模式设置为风险补偿熔断,贷款风险警示和暂停补偿受理的不良率上限确定为5%和8%。同时,还将对贷款企业叠加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我市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年度授信额度为50亿元。 下一步,荆门市科学技术局将精准引流,为本地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一是强化多维宣贯,深化政策渗透力。联合金融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开展精准滴灌式政策解读,引导企业认识知识价值、参与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二是强化协同联动,提升服务执行力。加快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动态跟踪政策实施情况,及时帮助企业和银行机构解决在申贷放贷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三是强化数据赋能,驱动机制创新力。打通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落实动态评价机制,及时更新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评价结果。 (责任编辑:陈诗雨 ) |
|||
|
- 上一篇:就在今天,重启运行!掇刀“天元鼎”全新升级啦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