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头条京山 >

荆门园博园 | 梦幻光影奇妙夜~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

各地纷纷推出文旅惠民政策

我市也开启 “宠客”模式

为往来荆门的游客带来更多暖心感受

作为新晋城市会客厅的荆门园博园

以非遗为灶、国潮作料

精心烹制了一席文旅融合的“满汉全席”

从非遗工坊的匠心手作,到水秀舞台的国潮大秀;从汉服游园的古风雅韵,到文创市集的先锋设计,荆门园博园在这个“五一”以“传统解码+潮流编码”的创意方程式激活文旅新动能。5月2日单日3.12万人次的打卡热潮,不仅刷新客流纪录,更让千年楚文化地标进阶为现象级的国潮社交场域。

一灶非遗火,煮沸千年潮

“快看!铁水开花了!”5月1日晚八点,荆门园博园东门广场三声傩鼓震天,国家级非遗打铁花表演拉开帷幕。赤膊的艺人挥臂甩棒,1600℃铁水在夜空中炸成金色“流星雨”,刚从水秀剧场转场的游客们瞬间被热浪包围。“水火交融的表演太震撼了,比烟花更有文化味!”襄阳游客张先生边拍摄边感叹,传统技艺的硬核浪漫让现场掌声不断。

非遗体验区同样人气爆棚。20余个传统技艺展位前,亲子家庭排队学剪纸、绘油纸伞,面塑艺人将动漫形象融入传统技艺,让非遗作品秒变“潮品”。

5月2日(19).jpg

“现在孩子们接触非遗,首先问能不能做动画人物。”90后荆派面塑传承人张韩坦言,创新表达让古老手艺焕发出新活力。

一勺科技料,勾出奇幻味

当编钟古乐遇上电子音浪,园博园水秀舞台变身“穿越现场”。激光投影将《楚辞》篇章映在20米长的水幕上,汉服少女踩着DJ节奏跳起街舞,引得90后游客刘欣直呼:“传统文化这样演,年轻人根本拒绝不了!”

白天,自然博物馆成为“科技打卡地”。AI机器狗身披舞狮皮肤巡场互动,春晚同款数字机器人担任导览员。这些科技元素让古老园区焕发现代活力,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入夜,24节气国风灯笼点亮7公里楚风长廊,游客们在移步换景间品味文旅佳肴。

image.png

在大门出口处,市民陈露露从植物拓印帆布包里拿出一堆非遗作品说:“带孩子体验陶泥、剪纸,在玩中学到传统文化,这样的遛娃很有意义。”

一把惠民柴,烧旺夜经济

从日场“摸鱼钓虾”到夜场“汉服蹦迪”,从东门的“刀山火海”杂耍到西市的“游街魔术”,园博园可谓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图片

据悉,“五一”期间,荆门推出系列“宠客”举措:中心城区17685个机关事业单位停车位免费开放,外地小型客车“轻微违法免罚”,景区公交车免费乘坐,爱心企业免费赠送热门景区景点和场馆10万瓶纯净水。一系列便民措施让游客感受到荆门的诚意,不少人在社交平台留言:“细节见真心,荆门值得再来!”

数据印证热度:5天假期,园博园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其中75%选择夜游。时光市集非遗剪纸、荆派面塑等手工艺品热销,部分摊位日均流水破万元。周边农家乐、民宿客流同比激增,老板笑称:“土鸡汤炖得跟不上趟!”据市文旅局数据,“五一”期间全市文旅消费同比大幅增长,园博园带动效应显著。

一城星火旺,鼎沸新荆门

其实这场文旅狂欢早有伏笔。自去年启动“荆风楚韵”IP升级,园博园就像开挂的“文化厨神”——打造出凤凰飞天秀、滨水光影秀等一系列特色项目,硬是把文化存量资产玩成现象级流量。

5月2日(47).jpg

“让文物‘开口’,让非遗‘出圈’。”市城控集团副总经理杨威表示,近年来园博园积极探索通过非遗活化、科技赋能、场景再造,将楚文化元素转化为可体验、可传播的消费场景。如今的园博园已形成涵盖夜游、夜食、夜购等“十夜”业态的消费矩阵,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楚风主题园区。

5月2日(6).jpg

当最后一簇铁花落幕,楚风市集的灯笼仍照亮夜色。这场以非遗为底色、国潮为特色的文旅活动,不仅让游客领略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荆风楚韵”成为刷屏网络的城市名片。正如00后游客留言:“让历史可触摸,让文化会说话,这样的城市名片才有生命力!”

(责任编辑:邱超杰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