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京山文艺 >

【京山故事】罐子窑战斗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每次回故乡,坐班车到代坡下车,刚一踏上这条逶迤起伏的山岭,一股肃穆之意油然而生。首先进入眼帘的便是一个小山包——罐子窑。莫看它极不显眼,却发生过一场国共两党激烈的争夺战,我方有25名指战员壮烈牺牲并长眠在这里。我们今天的大好河山他们看不到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享受不到了。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广大劳苦人民的翻身,他们流尽了最后一滴鲜血。

  日寇投降后,蒋介石下山摘桃子了,大举进犯我革命根据地。1945年底,中共江汉军区独立旅第3团在大洪山地区扩充兵员,为解放全中国作好准备。蒋介石密令白崇禧66军第13师进攻大洪山。为了保存力量,上级指示由江汉军区独立旅第3团两个营,护送江汉军区干部训练班的一批干部向南山(吴岭)一带转移。

  江汉独立旅第3团两个营以及干部连约700人,于1946年的1月10日从大洪山出发,途径随县的包家集、尚家店、柳林店、古城畈和坪坝、槐树、贾店,11日在花果园(今董家城村)涉水抢过富水河到合兴集宿营。一营驻在合兴集东面雷家塝、南堤湾、江关;二营驻在合兴集西面的邱家地、雷关、曹家塆、杜吕塆;干部连驻扎在合兴集的北孙关;团部驻扎在合兴集街上,团首长驻许义发家。部队驻地方圆5里,十分分散,以防被敌人一锅端。哨所设在罐子窑及其驻地四周。敌军第13师尾随从随县、三阳、宋河、陈关沿路紧追不舍,追到了代坡的罐子窑,遇到我军顽强抵抗。

  12日早晨,霜冻未化,战士们刚吃过早饭,正忙着给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突然,罐子窑方向传来枪声,驻在雷关的二营首长带着警卫员向四连驻地杜吕塆冲去。在紧急的军号声中,战士们抄起武器,奔向罐子窑。驻在前沿阵地杜吕塆的四连早已同敌人接上了火。像饿狼一般扑上罐子窑的敌人遭到四连的迎头痛击,不甘受挫,改变战术,分四路向四连阵地进行“马蹄形”包围。

  驻在雷家塝的一营教导员王占魁听到枪声,冲向战场,观察敌情。他立即命令一营全力增援二营四连,坚决阻击敌人,守住阵地。在王占魁的指挥下,战斗持续2个多小时,打得异常激烈,敌人未能前进一步。

  敌人又组织强大的火力,连续向四连阵地发起猛攻,眼看阵地有失守的危险,二连副连长纪大家和一排副排长李中华带着突击班,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王占魁亲自端起机枪朝敌人扫射,不幸被敌人的子弹击中,壮烈牺牲。这场激战又持续了2个小时,先后打退了敌人近10次冲锋。

  硝烟弥漫,枪声回荡。团长刘斌站在合兴集南面的山岗上,用望远镜观察敌情。通讯员报告干部连和群众已经安全转移,刘斌命令只留下两个排继续阻击敌人,其余部队撤出战斗。留下的两个排完成阻击任务后,边打边撤,在中共地下党员雷振环的帮助下(合兴集村雷关人),战士们抄起小路从邱家地后面山上安全撤退,很快甩掉了敌人,追上了大部队。

  这次战斗有王占魁、纪大家、李中华等26人牺牲。王占魁的遗体被抢出,一直抬到石板河干河头安葬,其余25名烈士的遗体,由合兴集村四组村民董德华和冯家冲村村民张振芳等人安葬在罐子窑山上的6处坟茔中。

  后来据父亲回忆(王典尧,眼科医生,中共地下党员,合兴集村三组江关人), 当时江汉独立旅第3团的一营驻扎在合兴集东面的雷家塝、南堤、江关(这3个自然塆子为合兴集村三组),其中一个连驻在江关,连长就驻在父亲家里。连长只有18岁,十分英俊,还带有一脸孩子稚气。当时父亲拿出家中贮存的猪肉和粉条,熬了一锅汤,招待“娃娃”连长和战士们吃早饭。战士们围着粉条汤盆蹲在地上吃,“娃娃”连长一人就坐在旁边的石磨架子上吃。很快吃罢早饭,“娃娃”连长正带着战士们挨家挨护地帮住户挑吃水,打扫卫生时,西北方向的罐子窑响起了枪声,“娃娃”连长立即带领全连战士冲出门,越过江关背后的董关(今合兴集村二组)南面的山岭向罐子窑扑去,却遭到冲上来的敌人疯狂扫射。冲锋在前的“娃娃”连长应声倒地,壮烈牺牲,被战士们抬回时,父亲含着泪花,轻轻地揭开盖在“娃娃”连长遗体上的布,默默致哀:刚才还是个活蹦欢跳的小伙子,怎么说没就没了呢?“娃娃连长”一路走好!村民们将“娃娃”连长遗体和他的24名战友的遗体安葬在他们曾经浴血奋战过的小山岗——罐子窑。

  这次阻击战,国民党第13师遭到我军重创。在罐子窑北面的京(山)宋(河)公路上及山下山上,敌军丢下一大片死尸,其中一个营长被击毙,只好狼狈逃回原地。

  为新中国诞生而牺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王章一)

  

2020年7月23日

(责任编辑: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