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外媒京山 >

【湖北日报】京山市三口堰村:香菇辣条成功出货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胡祖玮)“各项指数正常,机器已经成功运转。”“产品质量达标,准备更换出料模具,再次检测。”近日,随着技术员一项项测试调整指令发出,京山市杨集镇三口堰村荆丰食品食用菌生产基地里的六条生产线均已运作正常。

  经过几天的调试和试生产,该基地各个车间的机器运作平稳,产量达到预期。望着源源不断加工出货的产品,三口堰村党支部书记胡勇激动地说道:“通过与荆丰食品有限公司合作,我们的香菇在加工后,成功转型为零食辣条半成品,经二次加工后,将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到东南亚地区。”

  目前,杨集镇荆丰食品食用菌生产基地已配备完整生产线6条,基地内建有和面、拌料、膨化、包装、冷藏、运输等6个标准化生产车间,现期共生产香菇辣条半成品2种,满负荷生产状态下,产量可达1.5吨,预估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

13

  三口堰村荆丰食品食用菌生产基地六条生产线均成功出货

  “这台机器也是村里的‘老伙计’了!”胡勇指着烘烤车间里的一台烘干机笑着说道。早在项目建设初期,该村“两委”积极整合现有产业资源,在合作企业技术员的帮助下,将原本用作生产干香菇的烘干机变成了烘烤车间的得力助手,减少了前期近20万的投入成本,也满足了基地内日常生产需求。

  走过干净整洁的生产车间,映入眼帘的是包装车间里一箱箱堆放整齐的香菇产品,几名工人正在按件清点发货单。该生产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位于客排公路和京绿线交汇点,背靠三口堰村香菇生产大棚区和易地扶贫搬迁点,资源相对集中,杨集镇香菇品种优良、种植技术成熟,加上三口堰村产业基础较好,交通便利,节约了不少生产成本。”


  新的村企合作方式为三口堰村香菇产业注入发展活力,也改变着周边村民的生活方式。涂华国是三口堰村易地扶贫搬迁点的一名住户,今年年初,在村“两委”的“引荐”下,54岁的他成功入职,涂华国笑着说道:“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食堂管中饭,每月还能挣3000多块呢。”

  据了解,目前基地内聘请的工人大都是本村的脱贫户、搬迁户及周边的村民。企业会根据岗位需要提供相关入职技术培训,帮助村民们尽快适应新的岗位,掌握安全、卫生、高效的生产技术。胡勇表示,三口堰村将坚持“支部+新兴经营主体+合作社+农户”模式,紧密联系群众,始终坚持以“店小二”的服务精神,助力产业发展,将总结好村企合作经验,不断探索构建互惠共赢的合作方式,为村民谋幸福,为村集体谋发展。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