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曹武镇墩子河村红艳香菇种植合作社村民们正忙着把搅拌发酵好香菇培养料装袋,一个个菌袋堆放整齐有序,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香菇种植虽然前期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但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只要掌握技术、肯吃苦,就能得到较高的回报。”墩子河村支部书记陈大红谈起种植香菇的经历,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墩子河村位于曹武镇西北部,由于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基础薄弱,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全村缺乏集体经济支柱和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较低,是该镇的深度贫困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
产业发展之于脱贫攻坚,好比源头活水。镇党委因地制宜,依托村里得天独厚的土壤、水质、气温等环境优势,出台一系列惠农政策,让发展香菇产业成为该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今年以来,该村通过“以强带贫”的方式,引导红艳香菇种植合作社主动对接贫困户。将易地搬迁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到合作社务工,获取劳务报酬。对无能力的贫困户,则将其土地流转租赁,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贫困群众获得稳定收益。
“有这些香菇大棚真好,我们村里的人不用出远门,在家门就能打工挣钱。”一名忙着运菇的村民告诉笔者。香菇种植给附近村民带来了实惠,每天都有近20名贫困户来这里务工。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活力,该村引进随州香菇种植专家,利用贫困户房前屋后的杂木为燃料,收购杂树5万斤,建香菇大棚57个,计划做香菇6万袋,香菇种植成为墩子河村一项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陈大红算了一笔账,按照每斤10元到15元的市场批发价格,预计每袋香菇可获得纯收入8-10元,每年的收入将十分可观,可创年收入50万元。
目前,墩子河村已有36名贫困户到合作社学习香菇种植技术,进行香菇种植。下阶段,该村将根据市场状况及时调整香菇种植规模,将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
(责任编辑: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