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镇区快讯 > 钱场镇 >

吴继元:光荣在党六十八载 用心用情为民服务

3

看望慰问吴继元

五十年党龄,五十载光荣。从“青丝”到“银发”,老去的是沧桑岁月,不变的是赤诚初心,在钱场镇徐冲村就有这样一位耄耋之年的抗美援朝老英雄吴继元。

走进老人家中,门前的一块“光荣之家”的牌子特别显目。屋内一个老式书桌的抽屉里珍藏着他一生的“宝藏”,一枚抗美援朝“和平鸽”纪念章、一枚“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和一张复员军人证明书,记录了他在朝鲜战场上经历的枪林弹雨、峥嵘岁月……

“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耀。”望着这些“光荣牌”,吴继元向笔者讲述起自己曾经的经历。“我从小就是孤儿,那时候经常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后来几经辗转来到京山,遇到了现在的妻子,后来成了家,过上了稳定的日子……”吴继元老人说道,自己是从苦难中生存下来的,而自己却十分幸运,遇到了自己现在的老伴,同样有着五十多年党龄的妻子——吴桂兰。

1952年,在党和国家的号召下,吴继元主动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离开家乡,告别妻子与当时刚满月的大儿子,踏上了北上的征途。火车到达鸭绿江附近停靠后,为了躲避敌军白天的轰炸,他跟随部队步行七天,才来到前线阵地。平日主要工作是参与后勤保障工作,打造铁具等,为前线提供后勤保障。

“那时没有一个人害怕,大家都想着,即使遇到危险,我们也必须要坚守阵地。”回忆起抗美援朝那段光荣艰苦的岁月,吴继元老人坚毅的目光中依然满溢感动。吴继元1956年离开朝鲜,“阿拉伯几是爷爷,哈拉伯妮是奶奶……”时至今日,老人家还能说上几句朝鲜话。

回忆起1954年入党时的情景,吴继元仍然记忆犹新,由于他在连队吃苦耐劳,勤勤恳恳,表现优异,平日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在班长和排长的带领下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当时老人家所在的连队有200余名战士,但党员只有14名,而吴继元就是其中之一。入党这一刻,他就决心为党奉献自己的一生。

1956年初,根据部队安排,吴继元回到家中。同年5月,高票当选龙泉乡徐冲大队第一届支部书记,主抓土地、山林归公等工作。在按劳计酬、凭工记分的年代,吴继元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绝不徇私,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随后的9年时间里,又先后担任了5年村主任,4年村支书的职务,期间受组织委派,前往天王村担任宣传干部。

“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哪里有需要,我就去哪里”是老人家工作的座右铭。吴继元在村里一干就是23年,只要党和组织需要,无论是什么岗位,吴继元都会服从安排。工作任劳任怨、勇于创新、默默奉献,取得了优异成绩。几十年来,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将泥巴路修成了能走板车的平坦路。任期内先后修建7个大堰,解决了当时徐冲村水源紧缺的难题。凭借一股子不服输的工作韧劲,在不同的岗位上积极耕耘,默默奉献,书写着他不平凡的人生。工作中的勤恳和实干,得到当地村民的好评,也深受组织的信任。

“老人家德高望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提到这位老党员、老英雄,徐冲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的第一印象就是辛勤劳作、坚持原则、艰苦朴素,在村里无论是宣传政策法规,还是带头落实国家政策,搞好邻里团结,老人家都会身先士卒,用讲“土话”的方式让群众都能听明白。

提起当下的生活,老人家感到十分满足:“在过去,我们过得十分艰难。如今,在党的政策下,老百姓的吃穿住行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生活都有保障,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房子,这在过去是想都不敢想的。”每当孩子们回来探望时,他也常常给孩子们讲述过去的事,感慨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教育他们要有一颗敬业、奉献、感恩的心。

入党誓词犹在耳,转眼年华已不再。去年,吴继元老人被颁发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接到纪念章的那一刻,老人激动不已。他告诉笔者,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一份鼓励。“我从内心里热爱党、感恩党,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老百姓现在的美好生活,更没有每个小家的幸福。我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依然是一名共产党员。以后,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依然会尽己所能,继续奉献。”(张嘉 黄旭)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