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镇区快讯 > 钱场镇 >

盛常斌:与龟结缘的“种龟大王”

近日,钱场镇居民盛常斌光荣上榜荆门“40年40人”名单。

盛常斌是京山盛昌乌龟原种场场长,20年来,他搜集、繁育一代、二代百万只野生乌龟种群,建成“国家级乌龟原种场”,成为全国最大的种龟场,每年向十余个省市的养殖户供应乌龟苗种500多万只,约占全国市场需求量的1/6,曾获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乡土拔尖人才等荣誉,是名副其实的“种龟大王”。

1996年,44岁的盛常斌从汽运业转投农业,1998年,他在京山钱场镇开始建基地探索养龟,从此与龟结缘。乌龟原种来之不易,上世纪九十年代,一只好种龟的价钱抵得上两头牛。10年间,盛常斌跑遍了长江流域10个省份上百个县,走村串户、提篮小买,投资4000多万元求购种龟,自有资金不够,他就采取借款、赊欠、与水产贩子联营等办法日积月累“滚雪球”,为偿还购龟债务他花了整整10年工夫。如今,盛老汉保存的原种乌龟成了“镇场之宝”。

每年5月至7月,是乌龟产蛋的高峰期,盛老汉农场100多名职工全员无休,早晨5时就开始忙碌起来。女工们会到池塘边的产蛋棚,用盛老汉特制的耙具,将前夜乌龟爬上岸产的蛋窝找到,仔细取出,码放整齐,及时运送到室内,经过数苗、筛选、覆土,再进恒温孵化车间。高峰期,一天一人能拣挖3000多枚乌龟蛋。

经过长期实践摸索,盛常斌发现了乌龟孵化规律,可以达到97%的孵化率。他用温度调控,母龟生长快,公龟价值高,一公配三母。大约90天,孵化车间便可孵出拇指大小能上市销售的龟苗。

盛常斌说,龟苗孵出后,一般有三种人工养殖模式:温室养殖、温室转外塘养殖、野生放养。乌龟在温室长得快,平均一年可长7两左右,但经济效益相对不高。而外塘、野生养的乌龟生长虽慢,但肉用、药用价值较高。

在农村,龟鳖养殖是个高经济价值产业,亩纯利可达2万元。2013年左右,稻田综合种养成为湖北高效农业的标杆,盛常斌在钱场镇的荆条村、吴岭村等村流转稻田5000余亩,以投放乌龟为主,兼养小龙虾、鳖、泥鳅、鳝鱼等水产品,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实施绿色生态种养。

2015年,盛常斌以盛老汉家庭农场为发起人,吸纳321户农民以土地入股成立了京山盛老汉土地股份合作社,入股农民每亩可获得保底600斤稻谷的土地收入,年末还可以分享合作社的二次分红收入,让“盛老汉”的发展成果供更多老百姓共享。2019年4月,“盛老汉”牌“京山乌龟”成为湖北省道地药材“一县一品”优势品种,为京山的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余静、周雨薇)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