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口镇“古树岭”飞出“四重奏”
时间:2022-06-29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干群齐心抓整治,老街旧貌换新颜!”6月24日,雁门口镇义和村老支部书记郭合凯在义和老街居民点家门口感慨万千。 据百年县志记载,解放前义和老街的地名为“古树岭”,有着成片的古松树和对节白腊,形成了一个有商铺、有作坊、有客栈、有交易点的集市。经过体制改革,取名为义和集村。 该村共有340户、1240人,8个村民小组。有自然湾落34个,耕地面积5433亩,山林面积9000亩。其中老街居民点现有住户37户、一所中心小学。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村“两委”带领村民“弹钢琴”,山沟里很快飞出了“四重奏”。 坚持以人为本,凸显舒适环境。在不大拆、大建的前提下,保持原有的生态环境面貌,按照“就地取材,因貌取样,整理规范”的要求开展整治。修建人行散步观景走道,添置娱乐健身器材,修建体育广场配套设施,疏通规范房前屋后的明暗沟渠,治理房前塘堰污泥浊水,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旱厕清零行动。组织村民硬化门前禾场,有效利用合理空间加大绿化面积,规范垃圾桶摆放,引导农户养成讲究卫生、垃圾入桶等良好习惯。 坚持引进能人,带动产业发展。该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促进产业发展并带动周边农户。以“引进客商”为契机,发展六组板长岭百亩花卉苗木基地春晓庭院景观公司,利用劣质地发展苗木产业达150余亩,销往全国各地园林建设绿化工程;以本地能人为引领,发展余家松林、走马岭油茶基地,油茶、各类果树等经济林共200余亩,并在本市内订单销售;以下岗青年为支撑,创办合军粮油有限公司,该公司共拥有四台烘干机、六座仓库,解决了义和村及周边村小农户、贫困户粮食烘干、储粮难题。 坚持树立新风,养成良好习惯。该村以乡风文明为载体,将文化元素、历史背景、移风易俗等融入其中,并大力宣传倡导。每月进行环境大评比活动,制定“红黑榜”,村里成立专班,对农户屋内屋外卫生进行考核,年终给予红者上榜奖励、黑者上榜批评;开展文明向上的移风易俗活动,让党员干部成为传播乡风文明的主力军,广泛宣传厚养薄葬、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 坚持群众参与,形成长效管护。针对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完善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监督保洁员对公共区域进行常态化保洁,确保桶内垃圾不溢、地上垃圾不存;利用村内公益性岗位进行除障除草,保持绿化区域草皮中无枯枝、花丛中无杂草;定期开展最美家庭、最美庭院、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坚持优中选优,让村民自觉形成“树新风、讲文明、立标杆、清家园”的责任意识。 该镇负责人表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必须坚持“整”字为先、“治”字为民、“改”字为要、“评”字为重,常态化持续深入开展“最美环卫工”“最美农户”“最清洁庭院”等评选表彰活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浓厚氛围。(郑万文 郭重) (责任编辑:王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