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街道潘岭村:整出良田六百亩 扩产增收惠千人
时间:2023-01-19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潘岭村高标准农田灌溉堰塘部分施工现场 临近春节,温度已降至零下4度,与极冷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兴街道潘岭村热火朝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 潘岭村是典型的农业种植村,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地。过去,因地理位置离水源地较远,堰塘数量和灌溉条件不足,长久以来,粮田菜地果蔬收成均受到了一定影响。 为深入落实“藏粮于地,造富于民”基本原则,保障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和粮食生产丰收,市农业农村局和永兴街道党工委决定在潘岭等村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改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道路配套建设,全面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 “挖堰有帮手”。一只支由施工队伍、监理方和村“两委”干部组成的“整堰施工队”,正不畏严寒地坚守在施工现场。附近村民们自发组成“义务监理队”,每日清早、午饭过后都会来施工现场周边转悠,闲暇时也会义务到工地上帮忙。村民、老党员穿梭于工地,通力协助施工队伍。挖掘机作业声轰鸣不绝,指挥、监督、施工三方各司其职,一根根涵管、一摞摞预制板正被有条不紊地分配安装,一顷顷灌溉堰塘正在逐步形成,一片片高标准农田展现在潘岭村的田间地头。 “民诉有回应”。在灌溉工程实施过程中,有村民反馈想在三月下旬种植早稻,以便于全年多季种植,增加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王俊表示,为响应村民意愿,村“两委”积极与施工单位、现场监理方协商讨论,决定进一步提前施工进度,确保能够在三月末四月初完成建设。 “春耕备耕关系着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我非常理解,我们会有序提升施工质效,尽量不耽误村民们的早稻种植。”项目现场监理王坤表示。 “保收有方法”。多方努力下,新建的10余个灌溉堰塘解了潘岭村村民的燃眉之急、愁眉之忧,灌溉渠道均会引入农田中,村民农田种植的引水、用水需求得到了充分解决。“旱田”变“水田”,分散的“小散田”变成规模化的“大块田”,有力推动了潘岭村农田丰产高产、增量增效。 目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灌溉堰塘建设部分已经基本完工。有了“水”这个产量保证,与600亩建设面积同步的水利、道路等配套设施可以惠及全村。“村里种植水稻的意愿也更加强烈了,我们准备联系机械化大规模种植、施肥和收割,省心省力又省钱,估摸着今后每亩可降本增收接近400元,给村民们真正的实惠!”王俊喜笑颜开地说。(郑可 易文杰) (责任编辑:王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