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京山档案 > 京山记忆 >

毛新宇的京山情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七日,毛泽东唯一的孙子毛新宇在北京喜结良缘。结婚庆典之前,新郎新娘毛新宇、郝明莉给远在京山的张力群发来了大红的婚柬……


北京发出大红婚柬  京山寄出祝福电文


1997年12月10日,京山县轻工业局工会主席张力群收到一封来自北京市1905信箱的挂号信件。打开信封,一家人欣喜万分:“毛毛”(毛新宇的乳名)要结婚了,发来了大红的婚柬——


大喜的日子竭诚邀请您参加我们的婚礼分享我们的快乐,更重要的是……领受您的祝福
        
谨订于一九九七年公历十二月七日(星期日)下午四时在北京西山会议厅举行毛新宇、郝明莉结婚庆典,届时恭请张力群兄光临
        
毛新宇  郝明莉  谨邀
         
十二月一日

沉浸在欣喜之中的张力群一家人不禁思绪万千。张力群1944年2月出生于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村。1951年,张力群第一次见到南下慰问老区群众的姑婆张文秋。因张力群系张氏家族中唯一的一位男孙,所以特别受张文秋的喜爱。1957年,张力群小学毕业之后,应张文秋邀请,前往北京。经过考试,张力群考上了北京市男子第四中学,从此,他开始了在北京的3年读书生活。初到北京,每逢节假日,张文秋总是喜欢带着张力群到一些老同志家走走。

特别难忘的是,刚到北京的第一年,即1957年国庆节,张力群随同姑婆张文秋、大姑妈刘松林等一齐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在天安门城楼上,刘松林把张力群介绍给了毛泽东主席:“爸爸,这是我的侄儿。”听完介绍,毛泽东主席笑着弯下腰,抚着张力群的肩问:“你叫什么名字?”由于心情激动,张力群还来不及回答,刘松林就替他回答了:“随我妈姓,叫力群。”毛主席又继续问张力群:“在哪里读书?”“在北京男四中。”这时张力群心情平静了一些,胆子也大了一点。听了张力群的回话,毛泽东主席很满意,亲切地抚摸着张力群的头,叫他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60年7月,由于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张力群回到了京山老家,在京山一中继续学习。1961年张力群参加工作,1962年后调县印刷厂工作,1980年11月任该厂副厂长,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任该厂厂长、党支部副书记,1989年2月任厂长、党支部书记。现在张力群在县轻工业局工作。他们一家和张文秋一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张力群一家人欣喜之后,却发现了一个让人傻眼的问题:由于邮件是采取的挂号寄发,在途中耽搁了有效时间,今天已是12月10日,也就是说三天前的下午弟弟毛新宇和弟媳郝明莉已在北京喜结良缘了……他们得信迟了!

在一阵惋惜声中,全家人立即达成共识:马上给新郎新娘发礼仪电报,传出全家人对他们最热烈、最衷心的祝福——
 
新宇、明莉:
        
婚柬十日收到,万分高兴。未能赶上你俩婚礼,特此电贺。祝新婚愉快,美满幸福!
         
兄  力群
         
十二月十日

与此同时,张力群一家还通过邮局给一对新人送去了最美丽、最芬芳的鲜花,表达了他们对毛新宇、郝明莉最真挚的情感,也表达了京山人对毛主席孙子、孙媳秦晋之好的一片喝采。 

故乡沃土孕英雄  踏遍青山来寻根

       毛新宇是毛泽东唯一的孙子,是毛岸青和邵华之子。毛主席的亲家——京山籍革命老人张文秋1903年12月1日出生于京山县孙桥镇青树岭张家湾,1917年以后投身革命,1924年3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党早期的党员之一。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张文秋同志无论是从事险象环生的白区秘密工作,还是置身于枪林弹雨的武装斗争,始终英勇奋斗,忠贞不渝,显示出一个革命者的战斗风采和崇高情操。全国解放后,张文秋同志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贡献。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张文秋与毛泽东同志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她的两个女儿刘松林、邵华与毛泽东之子毛岸英、毛岸青结婚,成为毛泽东同志的儿女亲家。

毛新宇曾两次回京山,第一次是1984年1月。当时,他才14岁,是一个稚气十足的少年。当奶奶张文秋和母亲邵华、父亲毛岸青带着他回到京山县他的表哥张力群家中时,未待凳子坐热,他便向张力群要书看。毛新宇对历史书十分感兴趣,且记忆力特好。他的妈妈邵华曾用《三国演义》考他,当妈妈说出书中某一回的标题时,他便马上滔滔不绝地将文中的故事叙述出来,令人赞叹。在张力群家中,毛新宇除了找书看,也经常同表侄张春林到院子里和公园里玩耍。长期生活在大都市的他对飘散着清香乡土气息的京山感到新鲜好奇,时常向张春林问这问那,张春林则对毛新宇的丰富知识和聪明机智钦佩不已。后来,毛新宇随奶奶和爸爸、妈妈到孙桥镇青树岭看望故里的父老乡亲,更显得活泼可爱。当时,农村的各方面条件都还比较差,连象样一点的厕所都没有,但毛新宇在空气清新的乡村里玩得留连忘返。

时隔11年之后的1995年10月22日,应京山县委、县政府的邀请,毛新宇同妈妈邵华、姨妈张少琳等回京山参加奶奶张文秋革命事迹展览会开幕仪式。此时的毛新宇已是一位身材魁梧的小伙子,他在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又到中共中央党校深造,研究毛泽东思想,已取得硕士研究生文凭。

在来京山之前的20日晚上,毛新宇刚从延安回来。在延安,他踏着爷爷的足迹,进行参观学习和劳动。匆匆赶回家,身体的疲倦劳累自不待言,但当他听姨妈张少琳说要回京山,便立即补买机票同妈妈、姨妈来到了奶奶的故里。

毛新宇这次回京山,显得特别高兴。10月23日上午,毛新宇同妈妈邵华、姨妈张少琳参加完奶奶张文秋的事迹展开展仪式之后,又冒着蒙蒙秋雨前往京山县烈士公园,来到革命烈士张振甲(张文秋胞弟)墓前献了花圈。当日下午,他们来到京山县印刷厂,毛新宇仔细参观了厂里的设备和产品,同工人们谈笑风声,显得十分随意洒脱。同行的人都说他宽厚坦诚、思想开朗、大度豁达、不拘小节。随后,毛新宇和妈妈、姨妈到孙桥镇青树岭村张家湾,探访了当地干部群众,并到张文秋的母亲孔庆兰墓前敬献了花圈。

24日清晨,天似乎很通人情地放晴了,阳光灿烂,天高气爽。毛新宇同妈妈邵华一同登上京山县尖峰山电视差转台参观。1984年,毛新宇的奶奶张文秋曾率毛岸青、邵华、刘松林在尖峰山上栽植了两棵常青柏树。11年之后,两棵树已长得粗壮高大,郁郁葱葱,充满蓬勃向上的活力。在尖峰山上,毛新宇和妈妈亲自细心地为两棵翠柏培土培蔸。然后,他们参观了京山境内的风景区空山洞,并接受了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

当时,京山县委书记吴理国对毛新宇开玩笑说,新宇,我们在京山帮你找个对象好吗?毛新宇高兴极了,他说,太谢谢了,那我拜托您了。吴书记说,你的条件是什么?毛新宇笑着说:“条件不高,只要符合三条就行:第一,有大学文化,大专也勉强;第二,人要漂亮些,不难看;第三,要贤惠,能顾家,照顾我外婆和妈妈就行。”在场的人都大笑起来:“看来你这个标准传统色彩还很浓。”在几天的活动中,大家都拿这个话题取笑他,他也乐滋滋的。毛新宇对爷爷毛泽东的感情非常深厚。他喜欢唱歌,人们问他最喜欢唱什么歌,他干脆地回答:“最爱唱爷爷的歌。”在京山县度过的3天时间里,在风景区游览,在宾馆休息时,他时时会唱上几句。他总是要工作人员准备一些“红太阳系列唱盘”,如《毛主席派人来》、《在北京的金山上》、《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浏阳河》等。他常握着话筒一连唱上好几首“红太阳”歌曲。唱歌时,他总是对着电视屏幕上的毛泽东形象凝神站立,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唱得甚是庄重认真,寄托着他对爷爷毛泽东的特殊感情。

听他的演唱,的确感到一种不同寻常的韵味。早在几年前,他选择自己歌唱的曲目时,便熟练地挑选出了《东方红》、《浏阳河》、《红军战士想念毛泽东》、《毛主席走遍祖国大地》等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歌曲。据说他在一年多的准备中每天练唱3小时,还专门请了一位戴老师为他辅导了40天。老师说他音域宽广,颇有真情实感,骨子里溢出的那种感情非外人能模仿。不仅如此,他还把在延安体验生活参观访问的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歌词《挥锄》,把自己平日游泳、爬山和游历各地加上读史书的体验也写成了歌词《爷爷曾在这里走过》,请作曲家谱曲后,又由他演唱并制作成MTV音乐作品。他在歌中唱道:

杨家岭哟,山洼洼地,一道道黄,一坡坡绿。爷爷当年种菜地,锄头举起雷声声密;高高的宝塔,清凌凌的水,一杆杆红旗飘在云彩里……

毛新宇发自肺腑的心声表达出他对伟人爷爷的那份特别的爱,而他的爸爸毛岸青和妈妈邵华一道,从事着一项更为浩繁的工程。妈妈邵华是中国军事科学院某部负责人、解放军少将,还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理事。在繁忙的工作和家务中,毛泽东给予邵华的父女情成了她生命的巨大的动力资源。邵华说:“我和岸青同志有个愿望,就是亲手编辑一套纪念父亲毛泽东的书。”这个心愿得到了党中央、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的批准。从1992年起,邵华夫妇走遍了大江南北,十几个省份,在毛泽东生活、战斗过的地方搜集了许多宝贵资料,又组织人员研究分析,撰写了500多万字的书稿,分为27本出版。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日子,这些著作陆续和广大读者见面了。  

空山洞前抒豪情  畅说承继爷爷志

参观完风景迷人的空山洞后,毛新宇在空山洞前提受了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他说:“我1984年时跟奶奶回到过京山,那时候印象不太深。这次我来仔细看了看,发现京山很美丽,城市发生了很大变化,工业农业、城市建设发展得都很快,风景很美,京山是个很好的地方。”

当记者请毛新宇谈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时,他说:“我在中央党校读研究生,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我在主席诞辰百周年(1993年)前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出于对我们祖国的伟大领袖,对我爷爷的热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我奶奶、我妈妈和我,都希望我把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毛泽东思想研究好。我过去从小读书到上大学、读研究生期间,读研究毛泽东的书很多,方方面面的,确实感到主席思想的博大精深。”

毛新宇对毛主席的感情和认识,自然远不止是那种血缘亲情。他说,他搜集了中外很多研究毛主席的书,常常看着看着就流下了眼泪,心里充满了热爱、崇敬之情。他到延安去体验生活时,瞻仰了爷爷的故居,还到爷爷劳动过的菜园里挥锄劳动,和乡亲们一起翻锄杂草。当他们把一亩地翻锄干净后,发现现场不知何时悄悄聚满了几百名陕北乡亲,有人无声地淌着眼泪,有的人则低声啜泣,场上静谧非常,令人感到陕北人民对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延安之行,为他研究毛泽东思想又增添了新的认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脸上显现出凝重深思的神情,侃侃而谈:“我认为,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黄金时期,毛主席的思想博大精深,毛泽东思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今后决心更加深入地挖掘这个思想宝库,为我们国家、为我们党的事业作贡献。”

邵华在谈到毛新宇的成长时欣慰地说,他已开始脱离学校生活,走向社会,他已经长大了,路由他自己走,家中不大干预。毛新宇则说:“我在学校的学习方向是研究毛泽东思想,今后很长时间还会是这样。我的行为准则,还是爷爷说的那句话——‘为人民服务’。”说到这里,他张开大手甩了甩,大声说:“我做了再说,我厌恶吹牛!”毛新宇和妈妈邵华、姨妈张少琳返回北京不久后,他给爷爷毛泽东的生日献上了两份礼物,一是他的著作《朱元璋研究》,二是他亲自演唱的歌曲盒带。毛新宇没有忘记把这些寄回给生活在京山县的亲人。他将这次创作活动的所得报酬,捐给了希望工程和老区人民。

新婚燕尔枫叶红  省亲故里有佳期

       1997年12月7日,毛新宇在北京喜结良缘。新娘是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山东肥城小姐郝明莉。婚礼上,毛新宇着一身深色西装,说不出的高兴。郝明莉披一袭婚纱,美丽动人。毛泽东的次子毛岸青、女儿李讷等参加了毛新宇的婚礼。新婚夫妇在婚礼上共唱了《东方红》。

1997年12月30日上午10时,记者给远在北京的毛新宇夫妇家打去电话。接电话的是他的母亲邵华将军。邵华将军说,张力群发来的电报和鲜花他们均已收到,请我们代为感谢。当记者问毛新宇新婚夫妇将何时回到故乡省亲时,邵华将军说:1998年适当的时候,她会让儿子带上他的媳妇回京山故里拜望父老乡亲。最后,邵华将军请记者借《荆门日报》一角,代她向全市人民问好,祝全市300万父老乡亲新年快乐,幸福美满!

(原载《荆门日报》1998年1月4日第1版合作者:刘义忠  程义浩)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