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1月毛新宇随外婆张文秋回京山在文峰塔前留影
邵华将军与我的家乡湖北京山县有着特殊情缘,身前多次踏足……
1984年1月,邵华第一次跟随80岁高龄的母亲张文秋,带着儿子毛新宇等人,自北京回京山。这是张文秋老人平反以后第一次回故乡扫墓,并看望老家孙桥镇青树岭村谢家湾的乡亲。毛岸青因途中生病,独自留在了武汉。

张文秋偕毛岸青、刘松林、邵华等回京山访问
事隔两年之后的1986年3月14日,邵华再次和母亲回京山,这回随行的还有毛岸青、刘松林。这是毛岸青生平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岳母的家乡。毛岸青在听取县委关于家乡建设情况汇报后,兴致勃勃地到尖峰山鸟瞰县城全景,并与夫人邵华一起栽种了两棵翠柏。隔二日,他们又来到县郊著名的空山洞风景区参观。毛岸青还用中俄两种文字饱含深情地写下:“我热爱京山人民”。

毛岸青给京山空山洞题字
1995年10月22日,受母亲的委托,邵华和妹妹张少林及儿子毛新宇专程赶来京山出席“张文秋革命事迹展览会”开幕式。翌日上午,邵华一行参加了开幕式。接着,她们又冒着蒙蒙秋雨前往京山县烈士陵园,来到革命烈士张振甲(张文秋胞弟)的墓前敬献了花圈。随后,她们到谢家湾探访了当地干部群众,并到张文秋的母亲孔关兰墓前敬献花圈。
1984年1月,毛新宇和母亲邵华在京山。
24日,雨霁,秋高气爽。邵华一行登上县城尖峰山参观。11年前第一次来京山时栽下的两棵翠柏,已亭亭如盖矣。又为两棵翠柏培土培蔸。然后,他们重游了空山洞。

新华社电讯稿云,“邵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百科部副部长,第七、八、九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兼任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席。”其实,邵华将军还有一个职务是,京山-北京乡亲联谊会副会长。2006年10月15日,联谊会在京举行“乡情”基金启动仪式和庆祝宴会,邵华将军应邀出席。 2007年7月13日,京山遭遇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整个县城顿成水乡泽国,损失难以统计。邵华将军和毛新宇、刘滨夫妇从新闻媒体上得知情况后,他们各捐万元相助,并对京山县委、县政府和受灾群众表示慰问。邵华,原名陈安云,又名少华。其父陈振亚,湖南石门人,是参加平江起义的老红军,抗战时期被盛世才所害。其母张文秋,湖北京山县人,是位大革命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巾帼英雄,是京山县党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邵华同母异父的姐姐刘松林(刘思齐),是毛泽东长子毛岸英的妻子。 1937年冬天,张文秋和陈振亚在革命圣地延安结为夫妇。张文秋婚后的第二年10月,邵华在延安出生。邵华出生后随母亲姓张,故名张少华。少华常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用笔名邵华,后来便成真名了。
邵华1960年和毛泽东次子毛岸青结婚,十年后才得一子,名毛新宇。 (责任编辑:王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