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山县城为何一天遭受日军56架次飞机轰炸?
时间:2022-08-29 来源:京山市档案馆
1938年8月29日,日军竟出动飞机56架次,在人口不足1万、没有重要军事设施、没有军队防御阵地的京山县城,投下200余枚重磅炸弹,酿成日军空袭中国城镇单日造成伤亡最多的特大惨案之一。 日机为何疯狂轰炸并不起眼的京山? 血债血偿。李先念率领新四军一部挺进京山。 1939年10月,新四军与鄂中日伪军700余人,在京山新街激战,打死打伤日伪军180余人。新街战斗被称为“新四军鄂中抗日的平型关战斗”。 那么,新四军是如何为乡亲们报仇雪恨的? 抗战时期,新四军在鄂中行军。(资料图片) 京山“蒋委员长”引来鬼子疯狂轰炸 原京钟游击大队战士田仕儒(90岁) 京山抗战老兵田仕儒,今年已经90岁了,交谈需要旁人在耳边吼,走路也颤巍巍。说起鬼子轰炸京山,说起抗战经历,他眼里有了一线威武的光。 “那年8月,日本人飞机突然来了,炸弹密密麻麻丢下来,半天就把县城炸平了,太惨了,死了几千人,绝了96户!”田仕儒说。 1938年8月29日上午,日本侵略军于8点、10点、12点,分3批共计出动飞机56架次,对既无任何防空设施、又无任何防空意识的京山县城进行密集轰炸,投下炸弹200余枚,大部分都是500磅以上的重磅炸弹,同时俯冲用机枪扫射,造成2000多人死亡,3000多人受伤。一天内空袭伤亡惨重程度,超过了武汉、重庆、成都等地,是抗战时期日军空袭中国城镇单日人口伤亡最多的特大惨案之一。 京山县博物馆内展出的日军空袭炸弹残片。 京山县党史专家李甫清介绍,据老人回忆,那天早晨8点(亦有说是7点左右),天空突然传来飞机嗡嗡的声音,且越来越大,震耳欲聋。十多架飞机由东边飞来,开始在城区上空盘旋。日机分为两个编队,每队9架,共18架。人们全都仰起头来看稀奇,有的还用手指着清点架数。一会儿,飞机队形散开,人们看到飞机“下蛋”了,一些人还以为是大飞机放出的小飞机。但顷刻间,巨大的爆炸冲天而起。许多人祖祖辈辈蜗居山城,连飞机都没见过,突然间面对从天而降的狂轰滥炸,一时间不知所措,整个山城顿时陷入一片慌乱。 史载,轰炸开始时,县长蒋章骥在县府前厅忙于行政扩大会议会务,首枚炸弹在县府门前爆炸,蒋妻与其10余岁的女儿急忙躲避,女儿当场炸死,蒋妻腹部炸开,剧痛难忍,请求补枪以求速死,蒋不忍,令警卫开枪,警卫亦不忍,蒋只得从警卫手中夺过手枪,含泪向妻子开了枪。 当时京山城人口不足1万,又没有重要军事设施,也没有作为中国军队防御阵地,为什么会遭到日机如此疯狂轰炸呢? 李甫清说,这个问题,至今也没有在相关军事档案中找到确切的答案,但从当时一些背景情况,或许可以找到部分答案。1938年春,京山县城东郊曾修建了一个飞机场。7月,新任县长蒋章骥到任,兼任县抗日游击司令、县抗战后援委员会委员长。8月28日至29日,县政府召开全县行政扩大会议,商议抗日事宜,各区、乡和大保行政人员及财政、教育、税务、治安等各部门人员聚集县城,大家都以“蒋委员长”称呼县长蒋章骥。而就在轰炸前一日(8月28日),国军参谋总长白崇禧等军事要员乘坐数辆小轿车赴襄樊路过京山,并作短暂停留。 因而,包括田仕儒等当地人普遍认为:轰炸的主因,就是各种迹象和传闻引起了日本奸细的注意,导致日军情报部门误以为蒋介石到了京山。 残酷轰炸,反而让不少京山人走上了奋起抗日之路。田仕儒就是其中之一。 “那年我13岁,参加了新四军京钟游击大队打鬼子,年龄小就当哨兵、生活员,在小花岭为李司令(李先念)、陈政委(陈少敏)站过岗。”田仕儒颤巍巍从屋里拿出自己的宝贝——一本《京山新四军名录》,上面有他的姓名。 (责任编辑:王静 ) |
|||
|
- 上一篇:大山头,李先念中原立雄师
- 下一篇:京山古城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