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感染发展为重症有何预警?如何应对?
时间:2022-12-29 来源:武汉发布
新冠感染发展为重症有何预警? 如何应对? 专家解答来了 ↓↓↓ Part.1 重症一般在感染5-7天后 容易出现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12月20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虽然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株和过去既往流行的其他变异株相比,致病性有所减弱,但感染上奥密克戎变异株之后,仍存在着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这种重症和死亡的风险在各个年龄段都会有所体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教授12月19日对医学界表示,新冠不是一上来就是重症,一般在感染5-7天后出现重症,所以重症的高峰会比感染高峰晚。另外,感染新冠后引发的基础疾病的加重,也有个时间过程。冬天本来就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高峰,要注意新冠感染后会加重基础疾病。 Part.2 如何判断新冠重症 和危重症? 根据我国新冠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符合下列任何一条即为重型: (1)呼吸窘迫,呼吸频率≥30次/分; (2)静息状态下,指氧饱和度≤93%; (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毫米汞柱; (4)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 符合以下情况之一者即为危重型: (1)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 (2)出现休克; (3)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监护治疗。 Part.3 哪些人是重症和危重症的 高危人群? 根据12月26日发布的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新冠肺炎诊疗参考方案(2022年12月版),虽然所有年龄段的人都有感染新冠和发生重症的风险,但是以下人员重症风险高,需要特别关注: (1)年龄≥65岁(也有指南认为≥60岁); (2)养老机构居住人员; (3)未接种疫苗; (4)患有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神经认知障碍、肥胖症等); (5)各种形式的免疫抑制人群(肿瘤放化疗、器官或造血干细胞移植、先天性免疫缺陷、HIV感染、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使用者等); (6)其他:肝病、妊娠等。 Part.4 重症及危重症 有什么预警吗?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2022年12月公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在居家治疗中,如出现以下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1)呼吸困难或气促。 (2)经药物治疗后体温仍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3)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4)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或呕吐等情况。 (5)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Part.5 哪些人需要做CT检查? 部分轻症患者也可以出现肺炎表现,但如果没有其他重症的表现或危险因素,并不一定预示不良预后。出现肺炎的影像表现而无其他危重症因素并不构成住院指征。 对于没有危险因素的人群(比如既往健康的年轻人群)不建议常规进行CT检查,但建议密切监测指氧,这部分患者也不建议常规加用激素。如监测指氧等指标发现转为重症,按重症患者处理。 Part.6 哪些病人要考虑 抗病毒治疗? 以下新冠患者可能需要抗病毒治疗: (1)65岁以上(不考虑危险因素和疫苗情况,也有指南推荐≥60岁); (2)有中重度免疫抑制(不考虑疫苗情况); (3)多种重症危险因素(不考虑年龄或疫苗情况); (4)未接种疫苗的50岁以上人群(不考虑危险因素,尤其是没有接种过任何疫苗,也无既往感染史的人); 以下患者不推荐抗病毒治疗: 65岁以下,免疫功能正常,既往健康,全程接种疫苗,无危重症风险因素。 Part.7 使用新冠特效药物 有哪些限制? 奈玛特韦/利托那韦(Paxlovid)推荐用于有可能发展为重症/危重症的轻症人群(无低氧),可以减少住院风险和死亡率,使用时机为症状出现5天以内,注意起病5天以上使用该药超出适应证。 阿兹夫定建议在病程相对早、核酸阳性的患者中使用。疗程至多不超过14天。不建议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中重度肝、肾功能损伤患者慎用。 Part.8 什么时候考虑抗细菌治疗? 首次就诊的新冠感染患者很少合并细菌感染,新冠本身也可引起长时间发热、脓涕或脓痰,如果患者没有合并白细胞增多、局灶性细菌感染影像表现、PCT升高等,抗生素不是必须。 临床医师应警惕院内感染风险,及时进行细菌、真菌等病原学检查。 (责任编辑:王静 ) |
|||
|
- 上一篇:阳了到底能不能洗澡?
- 下一篇:咳嗽不停,是不是感染加重?专家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