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网络中国节·春节 >

【新春走基层】团圆


图片1

兔年将至,年味渐浓。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最难忘的“年味”。而在陈奶奶心里,一大家子团团圆圆,才有过年的味道。

火红的灯笼,金色的福字。在何家大湾的一个农家小院里,灯笼高挂、笑语不断。“我们一家四代同堂,很难得,所以每年都会在一起吃团年饭。” 除夕前在一起吃顿团年饭已经在陈奶奶家持续了近20年,今年的团年宴轮到二儿子何小平家。

陈奶奶今年快80岁了,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她含辛茹苦把五个儿女拉扯大,如今儿孙开枝散叶,这个大家庭已是四代同堂。每到过年,老人的子孙们都会陆续从全国各地赶回来给老人拜年。在后辈们的心中,过年的方向就是来到老人的身边。

何小平兄妹五个,现在都是当爷爷奶奶的人了,每年团年饭至少都要安排三桌,这是个不小的“工程”。今年,他家早早就准备好了团年饭所需要的食材。

“先把一些卤菜整出来,上午准备三桌时间会有些来不及,虽然桌数有点多,不过人手也多,准备起来也不难。”何小平的妻子何金红说,平时几家人都各自忙各自的,没什么大事情也很难凑到一起热闹热闹,现在全家人聚在一起,理菜、做菜、聊天……多好啊!

“大家快坐下来,要上菜吃团年饭喽!”随着一盘盘菜端上桌,饭菜香味扑面而来,何金红欢喜地招呼家人落座。蒸肉、蒸排骨、蒸牛肉、蒸鳝鱼......一桌丰盛的菜肴,是何小平一家从早上开始忙碌的成果。

“来来来,大家先一起喝一杯,希望明年顺顺利利!”团年宴上,何小平带头端起酒杯。大人们有说有笑,孩子们嚷嚷闹闹。陈奶奶看着这异常热闹的场面,高兴得合不拢嘴儿,一顿团年饭把这个大家庭聚在了一起,体现出浓浓的血脉亲情,吃出过年的喜庆。

何小平的大儿子何昌携带妻子在广州打工,三年前刚换了辆20多万的新车,这几年都是开车回家。“十几个小时,一家三口,每年回来车子都塞得满满的,很辛苦。”但他说,一想到能回到老家,见到自己的亲人朋友,吃到想了一年的家乡味道,内心是幸福的。

“经历这次疫情,更体会到一家人平安、团圆的珍贵!”何小平感慨道,疫情这几年,每年人都凑不齐,今年能回来的都回来了,总算是团团圆圆吃了顿团年饭。

缕缕饭香里氤氲着家的味道,席间一家老小围坐餐桌,共享天伦之乐。“不管离家多远,都要一家人团团圆圆吃顿团年饭。”陈奶奶说。(全媒体记者 魏梦婷)

【记者手记】

每到过年,和家人们围坐在一起吃顿团年饭,把酒话亲情,是不少人最朴实的愿望。这既是舌尖上的盛宴,也是情感上的团圆。小时候的团年饭最温馨的记忆就是母亲忙碌的身影,以及平时难得吃到的美食。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团年饭不再只是“吃顿好的”,而是家人们穿越千里的“一年一聚”。生活变好了,但亲人之间的感情没变,对陈奶奶一家来说,这顿饭吃的是“团圆”。

(责任编辑: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