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奋斗的你】风雨兼程,家国情筑造长远梦
时间:2022-09-30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风雨兼程,家国情筑造长远梦 ——记精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迎顺 “这个小伙看起来年纪不大,一沟通发现这个孩子不简单。”京山市第二场“政企早餐会”如期举行,大家对精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宋迎顺直呼“不简单”。 宋迎顺1993年出生,18岁离开京山,回来已是杰出的青年代表,他带着成熟的团队,在京山创建了国内新材料领域一流的高科技企业,被推选为京山市工商联(总商会)第二届执行委员会副主席。
拼搏劲,成长是800公里 18岁,宋迎顺早早步入社会。人小志大,孤身前往800公里的无锡讨生活。 远在他乡,不懂技术。宋迎顺去工作机器旁边学习,人家却怕他捣乱。“我摸了一下机器,被工厂发现后,再也不让我碰了。”当初的苦楚历历在目,到了工厂,只是让宋迎顺拖地。 社会的真实要自己亲身体会,年纪轻轻的宋迎顺深知自己欠缺立身的本领,也乖乖照做,简单的工作也仔细的干,一是磨炼自己的性子,二是要证明给别人看,自己能吃苦。 一周后,认真的态度让工厂提前结束对他的考验,开始教他操作机器。虽然刚接触稍显笨拙,但是他脚踏实地学习,一点一点的钻研,硬是别人花半个月学会的操作,只用一星期就得心应手了。学会了以后,即将面临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守着机器。当一个技术工?当一个销售人员?这时,宋迎顺还没有找到自身优势,也没有清晰的定位。 做行动的巨人,做公司的“唯一”。当了作业人员以后,他又主动去技术部、工程部、品质部、销售部锻炼自己,三年时间,他是公司“唯一”一个把所有部门都呆过一遍的人,做过生产线上每一道工序,透彻了解光电半导体从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以及公司的运营方式,成为了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也为他以后自主创业积攒了宝贵经验。 个人飞快成长,公司也蓬勃发展,无锡这家光电半导体公司,从无锡辐射全国,投资了8个工厂,却因体制变化,人事频繁变动,销售业绩也直线下滑。公司面临倒闭,每个人也面临失业。 “有家公司60万年薪请他去当主管,他没有去。”与宋迎顺工作5年的陈伍娇说,宋迎顺最终决定自己开公司。 公司开始,非常顺利。2014年,宋迎顺创办了海科蓝光(武汉)科技有限公司。当时,韩国LG公司的代理权在寻找合作方,拿下这个代理权对这个刚成立新公司至关重要,能不能打响“第一炮”的关键人物就是宋迎顺。 谈及当初如何拿下代理权?宋迎顺认为靠的是真诚和技术。 创业的第一站,宋迎顺先去拜访了LG中国区的副总裁,两人聊到业态现状和发展趋势,酒逢知己千杯少,有说不完的话题和想法,LG中国区的副总裁认为宋迎顺年纪虽小,但是说话直爽,对问题看的透彻,懂技术会经营,便提出与他合作的想法。虽然每年固定销售量不是小数,但是宋迎顺不怕啃硬骨头,与LG开始了合作。 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优质性价比,宋迎顺的公司又顺利成为华为P7手机摄像头镜片保护材料的供应商,两个项目让他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人情味,陪伴是34个伙伴 2019年年底,宋迎顺2019将无锡部分工厂搬迁至京山。 “京山很有人情味。”在宋迎顺看来,每年自己生日的时候,京山都会派来代表送上鲜花和蛋糕,真正把企业家们当朋友。自己也是土生土长的京山人,如今对这片土地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 “回来京山,是为了员工更好的生活。”在江苏,房价和员工工资不匹配,有个员工因为与妻子分居,又无法解决孩子教育的问题,离职回了老家,这件事,很触动他。 公司有过两次濒临倒闭,一次是2018年贸易战,一次就是疫情。 疫情刚来时,京山境内全部封城,员工就地隔离,公司从1月至4月一直处于停摆状态。外省大部分地区在3月就解除了封城,社会秩序逐渐恢复,行业内的企业也早一步开始了生产。 “京山在同一时期还在封城,导致流失了一些重要的客户,其中最大的客户是华为,这波疫情险些让公司倒闭。”宋迎顺直言道。 “疫情期间是我们最痛苦的日子,但我们还是咬牙扛过去了。”宋迎顺说,2020年4月,无锡精晶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开工,7月,精晶科技湖北公司正式投产,公司的业务都是停滞的,大部分的员工是湖北的,无锡的也没有办法开工,好在在政府的帮助下,京山的工厂还在慢慢装修,他和员工们在厂里封闭式管理吃住20天,早成了兄弟姐妹,在这期间,公司每一位员工对他不离不弃。 公司复工复产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消息告诉客户。 400多封邮件,从京山发出。 “OK”“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请发来报价”.......有回信几个字的,有发来询价单的,也有的杳无音信。 第一单来自一个日本的客户。“我们要300万的订单。”这个客户在有库存的情况下,仍然下单,给了宋迎顺一支“强心剂”,让整个公司也看到了希望,这个订单为他们复工复产赢得了喘息的时间。 600多家客户,40多个行业,他们靠以前积累的庞大的客户群支撑了渡过了最难的时段。如今,公司年销售额大概7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34余个,年缴税收130万元。 利润分成很简单,就是3:3:4。“30%给员工发工资,30%分红给股东和员工,40%当公司流转备用基金。”陈伍娇说,在公司,员工们有时候分红比一年工资要高。
爱国和创新,是一辈子的事情 多年来,精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秉着坚持做“蓝宝石原材料非标定制品的领导者”、“光电新材料的领跑者”的信念走到了今天。 早在2015年,宋迎顺就非常看重公司的业务能力和优势。 要做就做最好,要争就争第一。宋迎顺借机在2015年投资了精晶科技有限公司,收购了原公司的所有股份和生产线,又根据公司业务投入2000多万拓展了海外开发业务、非标定制品,又进行了技术更新、设备更换。下重金,大换血,为的就是有创新能力。 逐利而往从不是宋迎顺的生意之道。“我最自豪的事情就是为中国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做光电对抗窗口。”宋迎顺的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神色。中国的蛟龙号深海潜水器,要潜到海底一万米深,这就对材质和技术有了高标准,高要求。宋迎顺为了攻克技术难题,没日没夜地泡在车间,带领攻关小组研究了上千份资料,做了成百上千次实验......实验成功的那一刻,他都不敢相信。经过半年的时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技术处理之后,他们的产品用在潜水器上,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观察很清晰。 他们的产品得到了负责舰艇研发的总工程师的认可,并来到他们公司给与肯定。“我们只是为了证明我们可以,为中国航海事业做出贡献。”投资700多万,没有赚到钱,却是宋迎顺心中最想“分享”的故事。 宋迎顺不能满足于“追尾巴”“照镜子”。精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执着于推动基础和关键领域创新突破,聚焦解决“卡脖子”问题。 “我们投入了2000万人民币做掩膜版技术开发,储备期有两年左右。”公司技术部经理说,目前这些产品已经得到了国内几家上市公司的高度认可,计划在2023年全面扩大生产。 精晶科技(湖北)有限公司除了有自己的研发团队,还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上海大学等院校有项目合作。“我们在申请的专利有16个,已经拥有现有17个。”技术部经理说道。公司也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产学实验基地、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军用夜视仪指定供货单位。 “我们的新厂房有1.3万平米,还有两三个月可以封顶。”宋迎顺说,预计两年后,公司产值会过亿。(全媒体记者郭树莉 通讯员胡梦颖) (责任编辑:王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