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高山村里的幸福年:牛庄的新年三“味”
时间:2025-01-25 来源:我的宜昌
![]() 牛庄乡俯瞰。望作信 摄 ![]() ![]() 上午10点多钟,山林一片寂静。离开村道,山路上步行10多分钟,再翻过两坡田下到山坳,一栋三间瓦房映入眼帘,这是牛庄乡牛庄村4组村民吴林全的家。 前几年,快满60岁的吴林全因患病长期服用药物,花了不少钱,除新农合报销外,自费部分找亲朋凑了几万元,加上孩子还在上大学,林田耽误没什么收入,一家人担心这“包袱”会越背越重。 “幸亏村里发展草莓育苗产业,我们两口子都在村草莓育苗大棚务工,一年有3万多块钱收入。”吴林全的妻子刘学洲说。 去年,牛庄村盘活闲置资产,由返乡创业青年吴晓峰领办,利用高山低温优势,种植小水果,建设草莓育苗基地,不仅增加村集体收入5万元,还为50多位村民提供了务工机会,共为村民增收10多万元。 偏房外,劈好的柴火码得整整齐齐,有一长溜。推开烤火房的门,横梁上,一排排腊肉很是诱人,板子肉座子肉,腊香肠腊猪肝,有头也有尾,油亮油亮的。 “这些腊肉起码可以吃半年,吃的喝的、烤火柴这些备足哒,过年生活都不愁。”刘学洲说话间,丈夫吴林全从后山回来了。 天一亮,吴林全吃过早饭,就去自家山林准备菌材,今年他计划种植100多平方米天麻。“娃大学毕业工作了,自己的身体好多了,今年把药材、蔬菜都搞起来,争取多挣点钱,尽快把几万元外债还了。”吴林全对这片山林充满期待。 ![]() 牛庄村民吴林全和老伴整理刚买回的烟花。舒中尉 摄 走进吴林全家的堂屋,只见各种水果成箱堆放,还有三大箱烟花爆竹,都是网红爆款。深山的年味,虽有些清淡,但我们仍能从成堆的柴火、熟悉的味道里,感受到那份温暖与喜悦。 ![]() ![]() 通往九里坪村的乡道仍有冰凌,阴坡上积雪未消。记者循着袅袅炊烟,来到村民邹成阶的家。 二层楼房,红裙灰墙,正屋面宽近30米,稻场宽到小车能直接掉头,不锈钢栏杆闪闪发光。 65岁的邹成阶刚从坡地整田回来,老伴在厨房准备午饭。他端杯茶点支烟,坐在门口看对面山上风力发电机叶片在薄雾中转动。 ![]() 邹成阶的新房。 “这房子修得漂亮啊,连厨房都是满墙瓷砖。”见记者对新房赞叹不已,邹成阶轻轻笑着说:“一般一般,花哒50万(元)”。 脱贫户,8年间,前前后后投入50万元,钱从哪来?邹成阶的老伴解开了记者疑问:九里坪是有名的道地中药材产地,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乡里号召村民种植中药材,邹成阶家种了5亩,每年收入两三万元,加上儿子在外打工收入和出嫁的姑娘资助,建新房的50万元就齐活了。 “以前是上山挖一点药材换油盐钱,现在形成产业了,也不愁卖。”邹成阶指着山脚下的一片厂房说,前两年村里引来了湖北恒安芙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高山生态药业种植加工基地,带动农户种植中药材1000多亩。 在打开车库门参观邹成阶家的小汽车时,记者发现车库后面不远处有一栋已倾斜的老木屋,外面用一排木柱撑着。“这是我的老屋,老屋不舍得拆,一是留点念想,二是比比变化。”邹成阶说,“要让儿孙住新房看老屋,感受时代变迁、家族兴衰。” ![]() 邹成阶的老屋。 药草刚种下,土豆也起垄,一周前返乡的儿子,又去附近做焊工挣钱。“就差一个儿媳妇哒!”邹成阶底气十足。 小康之家,何愁无凤来栖? ![]() ![]() 离除夕只有不到一周了,但记者在牛庄乡牛庄村、沙河村、九里坪村走访了一整天,没看到一处聚众闲聊或打牌娱乐的,感受不到太多过年的气氛,屡屡吃闭门羹。随机走访的5户农户都是大门紧闭,村干部一联系,才知道户主都在山上忙活。 山脚下的一片平地上,坐落着沙河村委会大楼,虽是农历腊月廿三,仍然有村民来服务大厅办事。 下午2点多钟,记者推开服务大厅的门,村党支部书记姚建刚正在接待2位村民。 “姚书记,我们准备扩大天麻种植,今天来找您了解新年的中药材产业政策和市场行情。”三组村民苏庆峰备好今年的天麻种植菌材,就约上邻居郭三明来村委会“摸信息”。 ![]() 沙河村民向村干部了解天麻产业政策和市场行情。舒中尉 摄 姚建刚说,特色产业兴旺,资源禀赋是后盾。沙河村平均海拔1700多米,种植天麻条件得天独厚。“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乡村振兴要靠你们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姚建刚对2位天麻产销能人寄予希望。 一旁的村干部插话说,这2个天麻种植户可不简单,去年收入都是几十万元,一个在宜昌城区买了别墅,一个在村里修建了别墅。37岁的苏庆峰,原来在广东打工、做生意,干了很多行当,最后还是在家乡的天麻上品尝到“甜味”。苏庆峰说:“我家周边有8户,去年有7户的收入超过10万元。” 姚建刚笑着给记者讲了一件趣事:前几天入户了解村民春节生活准备情况,一提起去年的收入,都是报一半瞒一半,多数户还在悄悄整田堆菌材,准备扩大天麻种植面积。“我假装生气地对他们说,去年收入多少,今年准备搞多少,说实话,我又不找你们借钱……” “我和郭三明准备各扩种2亩天麻,争取收入翻番。”临走时,苏庆峰终于向姚建刚透底。 “大胆去奋斗,技术上不能马虎,一定注意保护森林。”姚建刚叮嘱道。 |
|||
|
- 上一篇: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湖北准备这样做
- 下一篇:下一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