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移民精神的思政传承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承载着弘扬移民精神的重要历史使命。近年来,该馆发挥场馆优势,深耕移民文化,创新宣传方式,打造特色思政课堂,让参观群众深度接触和了解大柴湖移民历史,传承移民精神。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正值暑假,记者来到位于钟祥市柴湖镇的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时,门前已经站满了打卡的参观者,纪念馆服务台工作人员贾伟芬告诉记者,正值暑期,不少人想参观纪念馆。“对游客来说,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不仅是一座记录移民历史的博物馆,更是一间学习大柴湖移民精神的思政课教室。”贾伟芬说。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大柴湖移民精神要从上世纪60年代说起。丹江口水库修建后,河南淅川县成为水库主要淹没区,为了新中国水利事业,淅川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移民湖北,其中4.9万余名移民迁至钟祥市大柴湖。当时的大柴湖自然条件恶劣,落户大柴湖后,移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克服种种困难,成功在这片土地上扎了根,成立了柴湖镇。


2019年,钟祥市建成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自开放起,纪念馆就围绕移民搬迁历史,精心整合馆内与馆外资源,建立“纪念馆+流动馆”的思政课教育模式,将参观纪念馆的流程改造成思政课程,并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流动纪念馆教学活动。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走进馆内,不足十步就能感受到纪念馆的学习氛围,复原的移民家庭土坯房,陈列着生产生活水利工具,营造出一种“可触摸的历史课堂”环境,墙上的图文视频解说,搭配讲解员的详细介绍,让参观人员身临其境,深度感悟移民先辈的艰辛与坚韧。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随堂考试,是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参观的特色环节。每位游客都可以通过馆内小程序发布观后感,工作人员现场根据评论质量发放不同级别的奖励,以此激励参观人员深入体验学习移民精神。钟祥市郢中街道市民陈博在体验全程后,迫不及待地开始编写起观后感:“今天,带着孩子来参观纪念馆,馆内的模拟场景及历史演绎栩栩如生,我和孩子都能感受到柴湖人民的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今年以来,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参观人数44000余人,平均每日客流量超过200人。为了回应游客的热情,纪念馆四处征集柴湖历史文物及故事,丰富馆内展品。今年场馆新增3个展柜、22件展品,在展馆体验质量上提升了教学成效。


流动纪念馆教学活动是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主推的另一种教学模式,通过线上媒体以及线下巡展的方式,弘扬大柴湖移民精神。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利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开设了“移民精神云课堂”。推出《移民口述史》系列短视频,通过对老一代移民的访谈,结合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让观众在手机上就能随时随地感受移民历史的魅力,打造出“指尖上的思政课”。


图片

游客参观大柴湖移民纪念馆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还在原有宣传基础上创新宣传方式,要求每位讲解员自己制作宣讲视频并发在官方公众号上,既能精进自身政治素养及表达能力,也能高效增加纪念馆线上宣传的教育素材。该馆讲解员孙爽在休息之余向记者展示了自己解说制作的短视频,“这些视频素材都是选用馆中的实例,在不断试镜和练习过程中,我的宣讲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能够为游客带来更精致的解说体验。”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联合周恩来故居管理处共同举办“周恩来家风图片展”。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每年都会与当地的学校、社区、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展教育巡展,将移民精神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激励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的精神。今年的主题是“周恩来家风图片展”,目前正在钟祥市雷锋精神传承馆内举办。图片展中有精挑细选的8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及文献资料,生动呈现出周恩来总理修身齐家的光辉形象,与馆内雷锋精神相关展品结合,更加彰显了勤俭持家的高尚精神。


“之所以这次巡展主题选择周恩来总理的家风建设,一方面是因为当年大柴湖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此次巡展饱含着我们柴湖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感恩之情,另一方面是严以修身的家风精神,也契合我们移民精神的弘扬内容。”大柴湖移民纪念馆馆长全卫民说,该巡展从今年2月起在学校及企业举办,至今已完成8次巡展。巡展过程中,大柴湖移民纪念馆不仅与中小学校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还鼓励学生挖掘移民精神的时代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图片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走进柴湖镇小学。


大柴湖移民纪念馆充分利用场馆优势推广思政教育,讲述先辈移民故事,近日入选了湖北百大红色地标名录。“柴湖人民的伟大精神不止停留在过去。”全卫民说,现在的柴湖人才济济,走出了不少风云人物,纪念馆计划将这些事迹收集起来,提炼出新时代的大柴湖精神,站在柴湖发展的角度,结合过去的历史布展,让大柴湖的思政课具备更加深远的教育意义。

(责任编辑:陈诗雨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