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干部素质提升年 | 警灯闪烁,平安常在——荆门公安护航高质量发展一线见闻
时间:2025-07-29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 平安,是老百姓最朴素的期盼,更是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石。在荆门奋力打造“全省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的征程上,公安队伍如何彰显担当?近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感受荆门公安机关将“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部署要求转化为扎实行动,紧扣“提效能、护民生、优服务、筑平安”主线,全力锻造高素质公安铁军、护航发展的生动实践。 “信息流、资金流同步追踪,必须争分夺秒!”在市公安局侦查中心,刚从一起紧急止付案件抽身的民警陈威,声音里带着疲惫却充满干劲。 这里是全市反诈战场的“神经中枢”。35名从刑侦、技侦、经侦、网安等警种中抽调的精锐组成“反诈尖刀队”,向电信网络诈骗发起凌厉攻势。 突破常规办案模式,侦查中心打破警种壁垒,实行情报共享、资源共用、行动共联。一旦接到电诈预警,各专业人员即时“云端会师”,从信息溯源到资金拦截,从线索研判到落地抓捕,全程闭环作业,将传统办案的“接力赛”变为高效协同的“团体赛”。 “人才是最锋利的刀刃。”侦查中心负责人马骏指着墙上的“青蓝工程”学员名单介绍,为破解基层所队反诈专业人才短缺难题,中心每期从全市挑选10名有潜力的青年民警,进行为期3个月的实战跟训锤炼本领。 民警成功劝阻一起电信网络诈骗 资料图 更关键的是,这些“种子”回到原单位后,能将侦查中心的“打法模板”复制推广,真正实现“培训一人、带动一队、覆盖一片”。 这份用心,换来沉甸甸的战果。今年1至5月,荆门全市电诈发案数降幅冲进全省前三,刑事打处量稳居前三,最具含金量的“资金快打”线索战果转化率高达82%,全省排名第二。 “快一秒拦截,群众的‘钱袋子’就多一分安全!”陈威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反诈民警的心声。 “请赛事举办方放心,我们掇刀公安将全力做好服务,确保比赛现场安全!”5月31日,掇刀“天元鼎”现场热浪翻涌,备受期待的“华中第一锅”重新开锅,上万名游客从荆门周边赶来,纵享越野带来的粗犷魅力与热血活力。 市公安局高新区·掇刀区分局团林派出所所长江云涛正带队维持现场秩序,对讲机里不时传来各卡点的汇报,他边记录边叮嘱巡逻队员:“主场地周边人流密集,重点留意老人儿童走失,越野赛道入口要疏导车辆,别让游客堵在路口。” 像江云涛这样的“项目警长”,如今已成为荆门公安服务企业发展的标配。 ![]() 今年以来,市公安局聚焦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企业、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项目警长制”和护卫高铁建设“双段长制”。494名“项目警长”的身影活跃在车间、工地,用心用情纾困解难。 “我们‘项目警长’的办公桌就在车间、在工地。”江云涛笑着说,“企业安心搞建设,我们用心解难题,发展大计,公安保障绝不能掉链子!” 这份“跑”出来的服务,赢得企业与群众的频频点赞。“今天现场人多,要不是公安提前疏导、周密部署,真不敢想会挤成什么样。”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指着入口处有序的人流感慨道。 “现在宣布休庭!”6月17日,沙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术报告厅里,随着“审判长”敲响法槌,一场特殊的“模拟法庭”庭审落下帷幕。 扮演“吸毒人员”的学生小张额角还挂着汗,“原来法庭审理毒品案件这么严肃,法官、检察官、律师的每一句话都有法律依据!”台下300余名师生专注聆听,不少人悄悄攥紧了笔记本——这不是普通的情景剧,而是沙洋县公安局联合教育部门打造的“沉浸式禁毒课堂”。 模拟法庭”庭审现场 资料图 要把毒品的危害讲得入脑入心,禁毒宣传必须接地气、出新意。 全市53名禁毒民警化身“宣传创意官”,将传统说教转化为“可触可感”的体验:除了常规的“六进”(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更创新推出“文化+禁毒”“教育+互动”模式——把禁毒知识纳入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让防毒意识从课本扎根心田;组建“禁毒文艺轻骑兵”,用皮影戏演绎《毒祸》《戒毒》等原创剧目,用快板唱着“新型毒品包装巧,伪装饮料和糖果,千万别碰别好奇,守住底线最重要”走街串巷;在社区广场设置“禁毒知识盲盒”,居民扫码就能参与“识毒大挑战”,答对还能领小礼品。 “以前觉得毒品离我们很远,现在看演出、学知识,才知道防范有多重要!”在沙洋县曾集镇张池农耕文化体验园,带孩子的李女士指着皮影幕布上的“吸毒者”感叹。 形式活了,效果实了。全市禁毒工作呈现出“三升三降”(群众识毒防毒拒毒意识提升、禁毒工作满意度提升、涉毒违法犯罪打击效能提升,新滋生吸毒人员下降、涉毒肇事肇祸案事件下降、毒品社会危害下降)的良好态势。 “以前送孩子到实验小学,早上六点半就得出门,校门口堵得水泄不通,电动车根本挪不动步,现在七点半出门都不慌!”6月18日早高峰,市民刘女士站在市实验小学新校区外的家长等候区,看着孩子跑进校园,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她身旁的海慧路上,送学车辆有序驶入“即停即走”专用通道,2分钟内完成接送,没有一辆车滞留。 市实验小学旧校区门前的交通状况,曾是家长们的“心头堵”:早晚高峰,接送车流、社会车辆、行人混行,常常“堵成一锅粥”。 为了让“堵心路”变“顺心路”,在市实验小学新校区动工初期,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就未雨绸缪。副支队长李白杨带队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对接教育、规划等部门,将交通组织设计“前置”到校区建设图纸阶段。 调整道路通行方式、拆除站台、修整坡面、预留“即停即走”车位、拓宽人行横道、增设信号灯控制、优化红绿灯配时……今年2月新校区启用以来,交管部门更是“全周期护航”。 从“人挤人、车挨车”到“车有序、人顺畅”,这条不足300米的校门路,见证了荆门交警“治堵于未然”的智慧与巧思。 不止于此。今年,荆门交警深入推进公路安全、畅通出行、智慧交管、文明交通“四大提升行动”。城区44段“绿波带”让车辆通行时间平均缩短29%;依托智能监控、AI信号控制系统,实现拥堵路段“秒级响应”。1至4月,城市交通畅通度持续领跑全省。 基层是根,基础是本。 在市公安局政治部的会议室里,副主任韩红芝翻开一本《基层基础建设台账》,向记者细数这场扎根基层的强基工程:“根扎得深,树才能枝繁叶茂。我们就是要让警力沉下去、根基立起来,让基层真正成为公安工作的‘动力源’。” 这场“强基”之战,从“人”的流动开始。荆门公安推行“三个一律”:新招录民警一律到派出所、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民警一律到一线“墩苗”两年、晋升非领导职务四级高级警长一律下沉派出所。市公安局还配套出台十八条暖心政策,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人才向基层流动。 能力提升融入“日常”。荆门公安把培训比武作为强基的磨刀石:46期民警讲堂邀请一线骨干分享接处警技巧、治安治理经验;季度技能竞赛设置矛盾调解情景模拟、应急处突实战演练等项目,一批调解能手、抓捕快手在比武中脱颖而出,成为基层派出所的顶梁柱。 李涛义务巡防队 资料图 更令人振奋的是群防群治的星火燎原。沙洋“平安驿站”里退休老党员义务调解纠纷;掇刀“李涛义务巡防队”队员的反光背心在夜巡中格外醒目;京山“承枫义警队”带着自制的反诈快板走村串户……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平安力量,带动新建了8个平安类社会组织,织密了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 如今,“一居一警、一村一辅”在荆门1573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派出所警力占总警力的45%,社区民警占比达48.21%,基层基础前所未有的坚实。 以担当筑牢平安基石 行走在荆门公安一线,所见所闻,皆是沉甸甸的担当与情怀。在这里,“平安”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可触可感的日常:是民警侦查时的专注身影,是成功止付后传来的捷报,是校门前畅通的车流,是街头巷尾闪烁的警灯。 这份平安,源于全市公安民辅警融入血脉的为民情怀,更源于他们以过硬本领淬炼出的时代铁军风骨。从反诈一线守护老百姓“钱袋子”,到项目警长驻点护航发展,从创新宣传筑牢识毒拒毒防线,到智慧交管赋能城市畅通,再到固本强基的“墩苗”聚力,让基层队所孕育警营栋梁……每一项扎实举措,都在夯实“平安荆门”的厚重基石。 从重拳打击犯罪到贴心服务发展,从深耕基层治理到拥抱智慧变革,全市公安民辅警正以坚实的行动,诠释着护航“全省支点建设重要增长极”的担当。“平安荆门”的底色,也在实干中愈发鲜亮;发展的航程,在守护中行稳致远;崛起的支点,在担当中更加坚实。 警灯闪烁处,是平安的坐标,亦是心安的温度。荆门公安,以忠诚、担当锻打平安基石,护航城市高质量发展。 |
|||
|
- 上一篇:荒山着绿装 沃土涌金浪—— 孝昌县小河镇 “三重蝶变” 绘就生态振兴新图景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