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政京山 >
记者走基层:口子村之雁门口镇高墩村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0-04    【字体: 】      
  【编者按】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钟灵毓秀,物产富饶。但与邻近应城、随州、天门、钟祥、安陆等县市边界交集的口子村等地方过去多因区位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70载栉风沐雨,70载砥砺歌行,这些地方蕴藏着怎样独特的人文故事和自然风景?上演着怎样火热的发展激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日京山全媒体采访组分赴各镇边界的多个乡村,用镜头和笔触,深情记录新时代下京山开放自信、安定和谐、砥砺奋进的新形象,展现人民群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从今天开始,本网陆续推出“记者走基层——行走口子村”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青木垱边看古今
——探访雁门口镇高墩村
 
  遗址,是古人的遗留与后人的梦。
  这片土地,是距今有五千年历史的远古时代的先民所生活的场所。他们在这里刀耕火种,繁衍生息;在这里歃血为盟,筑坛祭祀;在这里仰望星空,遥想未来。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他们将人类的智慧尽情的展示。
  公元前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石代,一座城堡在这片红灿灿的岭上诞生。城的两边是两条河,它们叫青木垱和青木河,像一对孪生兄弟,共同拥有一个发源地,只是到了这里,变成两只捧开的手精心呵护着城堡。
  走进雁门口镇高墩村,时间仿佛变慢,屈家岭历史文化的遗存让这里略显神秘和肃穆。古老的青木垱河静静流淌,诉说着这里沧海桑田的故事。
俯瞰高墩村,不远处是屈家岭城区
 
  千亩遗址,静静沉睡在地底
  自然万物生动美丽。足音轻叩,往历史的深处走去,或漫步或奔跑,带着自然的心情,寻觅古老岁月的痕迹,人们乐此不疲。
  在高墩村屈家岭遗址,每一个到访者,都会感受到历史跃动的脉搏,感受到悠久史前文化的神秘和奇异。面对这一座遗址,每一位拜谒者,都会虔诚地接受一次心灵的洗礼。这里有着璀璨绚烂的屈家岭文化——打磨精致的石器文化、初步发达的农耕文化、生机勃发的渔猎文化、古朴秀美的陶器文化、丰富多彩的纺织文化……
  五千年沧桑岁月,这一座遗址淡定从容波澜不惊,远古的生活却穿越时空纷至沓来……
  站在五千年文明的路口,你仿佛看到了原始先民们的生息劳作。泥土能覆盖一切,散落的陶片却无意透露了消息。这片因时间消蚀的远古废墟,蛰伏在地下未被发现的岁月里,古村落与泥土对话、与黑暗相视,在历史的河床中颠簸着,在沧桑变迁中上演着人间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兴衰荣耻。
  古村落因为被埋藏而安然无恙,经历了无数寂寥而宁静的日子。
  杨波是土生土长的高墩人,面庞黝黑戴副眼镜,教过书的他还不到五十岁,现在是村里的“掌门人”。他告诉我们,全村与屈家岭管理区紧紧接壤,村内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就达1000亩。原来屈家岭这一块都属于京山管辖,1952年,中南军政委员会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京山、天门、钟祥三县交会地建立了湖北省国营五三农场,也就是后来的屈家岭管理区。
  村委会不到200米的地方,有一座当年立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碑,虽然已经风蚀斑驳,但是大字清晰可见,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落款依然十分显眼。“省政府在2000年立的碑,我们村的保护区是从一组到三组,为了保护遗址,就按照遗址保护法的规定,对这1000亩田进行了保护。”杨波说。
 
  再久远的历史,也会悄然间露出行踪。
  从很小的时候,杨波就知道有屈家岭文化遗址,也听村里老人说过许多文物故事。早些年有村民在水田种植中挖出了一些石斧、石锤和另外一些石器,还有许多黑陶、瓦罐等文物。高墩村二组的谢习高今年70岁了,他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建基台的时候,挖到了一些瓷器,也发现了稻谷壳。那时谢习高还是小孩,他的父亲完全是用肩膀挑土打基台,从两边挖土挖出来一些。在林场边的山坡上还挖到了一把青龙宝剑,保护得很好,他亲自去现场看了,一点都没生锈,真是神奇。
 
  青木垱河,见证着岁月静好
  古人选择居址,水是首先要考虑的条件,再是有土地可供耕种,三是地势较高。青木河与青木垱河于东西两侧将遗址环抱,遗址侧畔的小河,潺潺流水清澈见底,河底群群小鱼儿出没嬉戏于青石板上,开阔的旷野,景色宜人,空气清新。
  迎风站在高墩村屈家岭文化遗址上,思绪随风飘扬。远处油菜花在风中舞蹈,一茬一茬的油菜青了又黄。岁月流逝,历史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一代一代生生不息。千年翠柏傲然屹立风中,似在轻轻叹息。经过绵长的寂寥,见证承载千年沧桑,不由人不心生敬畏。
  恍惚中依稀看见,5000年前的一位美女,在河边用陶瓶汲起青木垱河里的水,含羞听一位男子唱着深情的歌,仰观蓝天变幻的朵朵白云,俯看水中自由戏水的鱼群荡起的层层涟漪,静听远处树林里鸟群啾啾伴着河旁柳枝上的蝉鸣,尽情地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乡村生活乐趣。
  今天的青木垱河碧水清波,几近一尘不染。
  一座跨河水渠连接着两地,不仅提供了交通便利,也增进了原本一家的人民的感情。高墩村会计田美华在河边长大,她记得小时候这里就有一座桥,那时候知道它叫天桥,小孩子以前都在这里玩,有的在河里面游泳,有的在桥上跑来跑去,两边的百姓也不分彼此。
  高墩村全村现有1095口人248户,从老一辈起,和屈家岭管理区通婚结亲的有30多户。谢习高嫡亲的姐姐嫁在屈家岭,侄子也是在屈家岭定居。谢习高姐弟俩经常会在一起,经常对屈家岭遗址公园的开发进行交流,遇到屈家岭桃花节等文化活动,他也会赶赶时髦去看一下,添一点雅兴。
  光阴荏苒,岁月静好,人们依旧在这里繁衍生息。
 

青木垱河历史悠久依旧清澈
 
  风水宝地,大自然的馈赠
  四五千年前,屈家岭人便学会了在自己的土地上播撒水稻的种子,让自己美美地享受稻谷的香味,尽管那时的人们还没有创造“粮食”这个词语,这也可以说是中华大地上人类向自然界用智慧索取并改革的一次伟大的胜利。
  驻足这片历经岁月风雨洗礼的土地,我们仿佛看到远处袅袅升起的炊烟,听到人们打磨狩猎工具的声音,青木河畔人群喧嚣,古柏树下虔诚祈祷;原始先民们在长江流域广袤的江汉平原上,创造着、生活着。这里的一陶一石、一草一木,都深深打动着人的灵魂。文化的经世致用,更多是要更好地服务于一方百姓。
  紧邻青木档河,有一根屈家岭古柏,树龄已达1100多年,生长在遗址保护区,见证了屈家岭的历史和文化,至今当地仍有“不看千年古柏树,等于没有到屈家岭”的说法。在古柏周边,屈家岭管理区正沿着青木档河打造遗址公园,据称规划达5个亿的投资。
  高墩村也正抓住机遇,流转遗址范围内土地,结合遗址公园做好文章。“我们主要引进一些市场主体搞旅游产业,2014年村里通过引进市场主体,流转了500亩地,投资发展苗木和水果采摘。”杨波说的产业,实际上是在保护的基础上走出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目前村里主要产业是传统的种植业,以旱作物为主,除一百多亩玉米地,今年流转土地450亩,种上了红薯,五月份栽种,10月份收获,预计可以收入180万元,在京山南片乡镇种植面积里算是首屈一指。
  高墩村人的努力,正一步步改变着这个有着古老血统的村落。
  行走在高墩的土地上,永远不会寂寞——随手捡起一块陶片,就能拾起一种文化。这片广袤的平原每时每刻都在给人提示和启迪。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不变的蓝天,不变的河流,变的是人,是这片土地上的永世精灵。
  (黎昭鹏  杨延超  郭树莉  廖露 )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