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时政京山 >
记者走基层:口子村之三阳镇屈山村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19-11-06    【字体: 】      
     【编者按】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美誉,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端,钟灵毓秀,物产富饶。但与邻近应城、随州、天门、钟祥、安陆等县市边界交集的口子村等地方过去多因区位偏僻、基础设施落后、自然条件限制等原因,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70载栉风沐雨,70载砥砺歌行,这些地方蕴藏着怎样独特的人文故事和自然风景?上演着怎样火热的发展激情?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日京山全媒体采访组分赴各镇边界的多个乡村,用镜头和笔触,深情记录新时代下京山开放自信、安定和谐、砥砺奋进的新形象,展现人民群众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图景,营造共庆祖国华诞、共享伟大荣光、共铸复兴伟业的浓厚氛围。从今天开始,本网陆续推出“记者走基层--行走口子村”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关注。
  
灵秀屈山的“花菇”传说
——探访三阳镇屈山村
 
  “白水西流去不远,峰头残雪点斑斓,侧峰横岭随人认,是郢东南第一山。”——清嘉庆、道光年间,京山著名学者易本烺《聊屈山》诗曰。
  十月金秋,大洪山脉层林尽染。屈山村位于山脉东麓,与随州市三里岗镇毗连,是京山北大门。它的地理位置虽偏僻,灵山峻岭间,却蕴藏大大的能量,培植着久负盛名的珍贵食用菌——香菇。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屈山村就开始发展香菇产业,如今全村共有2180人、603户,就有400多户种植香菇,今年已有250万袋的种植规模,早已成为该村致富的特色和拳头项目。
  穿梭在村子里,家家户户搭起了香菇大棚,菌棒星星点点正蓄势蓬勃,等待出菇。这个神奇的山村,为何会发展壮大这样一个产业呢?一起来探寻这里的故事。

 屈山秀丽风光
   “燕牌花菇”横空出世
    屈山,山大人稀,可谓“八山一水一田地”。2013年与九峰村合村并组后辖两个社区,全村面积29.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却仅有2213亩。
  屈山村党支部书记韩友军介绍道:“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屈山村由于交通、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加上本村山高沟多,光照条件较差,粮食产量非常低,以至于难以解决本地群众温饱,村民经常吃国家救济粮。”
  于是,为了解决村民生活问题,屈山村开始引进食用菌人工椴木香菇种植技术,并试种成功。椴木香菇使用栎树培育种植,口感好,引起了屈山村民的种植热潮。改革开放后,村里由集体经济开始分田到户,家家户户种起了香菇。经过摸索,屈山村人民掌握了一套成熟的香菇种植技术,并创立了第一个走向国际的品牌——燕牌花菇,享誉海内外。
  与此同时,屈山村村民也开始寻求更宽阔的致富路子。韩友军说:“椴木香菇种植规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诞生了一批从事香菇贩运的村民,他们把香菇贩运到广州,同时又把南方的一些商户引进到屈山,慢慢的一个专门从事香菇交易的小市场在屈山开始形成。”
  在村支书的介绍下,曾经的繁华似乎在眼前浮现。上世纪八十年代,这里留下了关于“燕牌花菇”的传说,也涌现出了一批勤劳、勇敢、充满智慧的屈山村人民。
 
  “袋料香菇”浴火重生
  椴木香菇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但是,渐渐,“栎树”原材料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栎树种植虽然成本低,但是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发展产业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况且椴木香菇还存在产量低、原材料利用率低、出菇慢的弊端。时间回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栎树资源开始枯萎,香菇产量也急剧下滑,村民收入骤减。屈山村人民很快意识到了这点。
  “为了迟滞这一势头,屈山村开始探索袋料香菇人工种植技术,并于1996年取得成功。”屈山村村民介绍说。当时,不少村民开始前往河南、陕西、安徽、四川等地购买栎树,后来将河南的袋料香菇种植技术搬了回来。
  屈山村昼夜温差大,气候十分适宜种植袋料香菇。韩友军回忆说,当时自己在家试种了500袋袋料香菇,直到出菇,他欣喜地将这一情况上报给三阳镇党委。三阳镇党委高度重视,到屈山村开展调研,并认为这一栽培技术非常适应三阳镇的产业发展,于1997年成立香粟公司,牵头推广,发展香菇生产。
  至此,袋料香菇逐步成为三阳镇的支柱产业,屈山村也成了袋料香菇的生产大村,生产规模占到全镇的一半。从2007年至今,生产量基本稳定在250-300万袋,产量稳定在120-140万斤干菇,每年为本村村民带来4000多万元收入,屈山村人均收入突破2万多元。
 
屈山村的菇棚遍地
       “幸福产业”历久弥新
  驱车行驶在屈山村,山路十八弯。村口路边,被各种林木环绕,家家户户却没有一块闲地,都搭着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香菇种植棚。
  在屈山村5组,村民杨大山正在菇棚里忙碌,菇棚后面,一幢新的小楼房十分温馨。杨大山说:“家里老人生病,还要供两个孩子读书,全靠种植香菇,现在日子越过越好啦,家里楼房也盖了,真的是日子越过越有底!”询问中,得知他家去年种了8000袋,今年又种了9000多袋,门前屋后都搭起了菇棚,也于2017年彻底脱了贫。
  再往前走,来到一处门前种满花草的老人家里。这对老夫妻名叫刘大富、张明秀,今年双双60多岁了。“2015年下雪的时候,大雪压垮了我们的旧房子,现在政府帮我们修建了新房子,种香菇还领到了村里的产业奖补,真的太幸福了!”张明秀说道。
  老两口现在日子过得很好,时不时在门前种点花花草草,在香菇棚子里忙碌一番,每天都有事可做,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了。刘大富说:“去年家里种了6000袋,今年种了7500袋,除去日常开支,每年还有富余……”
  在屈山村,通过种香菇发家致富的家庭十分常见,“家家户户种香菇”也成了屈山村一种特别的景观,家门口就能致富。
 
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的工人正在包装
    “三阳花菇”铸就传奇
  屈山有一条马路,古称驿道,是京山通往随州枣阳必经之道,也是古时民间交易通贾的商道。迄今,屈山村与随县三里岗镇毗邻,两大“花菇”产地贸易往来十分密切。
  吴世明是屈山村人,常在两地之间忙碌往来。他很早就做起了香菇收购生意,2000年以后开始将屈山村的香菇成批收购,拿到三里岗市场上售卖,村里香菇不愁销路,市场价格也稳定。他说:“远一点的销售点还有重庆、成都、广州,近的有宜昌、荆门,也接触到一些比较大的厂,如太极集团,就是订单批发,收购回去做香菇酱等食品,一个订单就有四五万斤的货。”
  屈山村人周宗强自己开了一家香菇厂,名叫“湖北三岗食品有限公司”。厂里大型烤箱等设备齐全,一袋袋花菇正在大油布袋子里等待包装。每天有13-14名村民在这里帮工,工人们娴熟地将形态姣好的花菇分拣、称重,然后封存在包装袋里,最后成箱打包,每天工钱90到200元不等。
  “这些花菇都是出口到美国的,我们这里的花菇品相好,在国外十分受欢迎!”周宗强介绍说,儿子在美国开了超市,于是香菇生意也被带到了国外。根据外国客户需求,他将这些花菇按照大小分成了各种型号,按照品相分成了各种类型,包括茶花菇、空心菇等,最后根据订单来进行包装出货。
  谁都不曾想到,小小的“花菇”不仅在屈山村和三里岗村之间来往密切,还远销美国及国内多个大大小小的城市。这个传奇的村庄,因香菇而闻名,而丰盛,而源远流长。
 
  【记者手记】
  再忆屈山,客流熙攘。这里的老街曾有驿栈、商铺、勤行、榨坊,市井兴隆,好生热闹。如今一条新街沿随岳高速公路屈山二组路段已初步形成,贸易往来,仍然繁茂。
  再忆屈山,3000年文明历史处处有神奇,村村有故事。人们传颂着天生堰和白果树湾的美丽传说,叙述着纯阳宫、文昌阁和花山寺的兴衰变迁,一方水土,培育风物。
  叹屈山,灵秀地貌,民风淳朴。这处处神奇,昭示着走向富裕的呐喊声:要文明、要勤劳、要勇敢、要再创辉煌。
      (余琴 陈磊 郭树莉 熊娜 马瑨芸)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