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头条京山 >
【本网特稿】园博园里有京山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余琴 刘虹   发布时间:2022-06-24    【字体: 】      

1

航拍:郑盼

俯瞰漳河新区,荆门园博园以水为核心,以山为骨架,打造了一届精彩纷呈的园林盛会。30余个展园各放异彩,其中京山园也藏秀其中。

6月21日,“京山主题日”活动在荆门园博园举行。作为此次园博会参与者的京山,也在展会中用别样的园林景观展现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京山园宛如一颗精巧秀美的绿宝石镶嵌在园博园中。

3 (1)

“生态京山”有底蕴

当镜头聚焦京山园,你会发现无处不体现着“生态之美”,这缘于京山的底蕴。京山素有“鄂中绿宝石”之称,森林覆盖率达45.39%,是湖北省首个“全国生态县”,也是中国园林城市、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

从过去到现在,“生态京山”的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也尽显在京山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走进展园,你可以看到,建造者运用了大量具有京山特色的绿植来表现中式园林的美感。其中包括京山市树市花——对节白蜡和山茶花。

园内叠石凿池,飞瀑流泉,花影相照,真正将绿色京山、生态京山的文化内涵与底蕴呈现在眼前。夏日游览只觉一派翠色扑面而来,阻挡了暑气带来阵阵凉爽。

2

“观鸟之乡灵韵

从亚洲赏鸟博览会举办地,到“观鸟之乡”的闻名,京山的观鸟文化慢慢被熟知。自2008年开始,京山就连续举办了十多年的观鸟节,现有20多处观鸟基地、10多条观鸟路线、30多个观鸟点,鸳鸯、中华秋沙鸭、寿带等200多种珍稀鸟类在京山“安家”。

京山园内“如鸟梦栖”景点,就尽显了京山观鸟、爱鸟文化。通过构建鸟类生活栖息场景,展现中华秋沙鸭为代表的野生鸟类,雕像自然灵动,仿佛下一秒就会从绿植中飞出来和游客互动。

还有设置成生命树形状的科普栏,以及模拟野外观鸟的望远镜,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游客体验观鸟乐趣,仿佛体验到京山中小学生开设观鸟课程的美妙。这种纯粹朴实、贴近自然的感觉,洗去城市喧嚣带来的疲惫,聆听自然精灵的美妙啁啾。

3 (2)

“网球城市活力

京山园入园处,就以巨大的网球拍为迎门景观,挥球拍造型的人物雕塑,象征着京山人民活力运动、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京山拥有300多片网球场地,网球爱好者达10万人,还建成了国际网球赛事中心,温泉新区网球特色小镇跻身全国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之一。

园内设置网球互动体验区,绿植中还点缀着以网球为造型的编织物。两处跳跳毯和模拟球场,释放出网球运动的欢乐活力,动态景观拉近了游客与京山的距离,在运动中领略京山网球文化的源远流长。

 美景不止如此。京山是湖北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全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城市。比较出名的景点就有空山洞、美人谷、太子山、虎爪山等,这些都在园内有所体现。

自然景观微缩之后,虽小却精美。展园利用山、石、林、洞、泉,将空山洞、绿林寨、美人谷等京山美景呈现给游客。空山洞作为首个溶洞形式的展厅,洞内各类钟乳石景观奇妙,仿佛走进一座迷彩的水晶宫殿,如梦似幻。展园出口仿照京山绿林寨建造,古色古香,威武雄壮,向往来游客讲述那传颂千古的西汉传奇故事。美人谷则栩栩如生,水声、瀑布声声声入画,徜徉其中很想亲临景区游览一番(全媒体记者 余琴 实习记者 刘虹)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