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山楚水念归人,雁回京巢报乡恩。”11月14日,走进坪坝镇红阳村,提起丁远州,乡亲们总会竖起大拇指。这位在广东闯荡多年的企业家,带着党员的责任与对家乡的眷恋,返乡创办鼎新箱包厂,用“雁归京巢”的实际行动,奏响了村强民富的乡村振兴乐章。

据了解,丁远州曾远赴广东创业,打拼多年成就斐然,但心中始终萦绕着对家乡的牵挂。2024年,他响应镇党委“能人回乡”的号召,带着资金、技术和一颗回报桑梓的初心,回乡投资建设鼎新(湖北)箱包有限公司,在红阳村流转土地20亩,投资3000万元建设鼎新箱包厂,创办“家门口的务工车间”。
刚回乡时,建厂用地、手续办理、招工用工等一堆难题摆在面前。但丁远州没打退堂鼓,而是积极向坪坝镇党委寻求支持和帮助,想尽办法来解决眼前问题。
坪坝镇项目服务专班主动对接箱包厂,从土地流转到厂房建设,从设备引进到员工招聘,党员干部全程跟踪服务,“敲门行动”送政策、“春风行动”招工人,短短几个月就完成了从考察签约到项目一期投产的跨越,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的坪坝速度,快速填补了本地箱包制造产业空白,为坪坝镇红阳村及周边乡村带来发展新机遇。

村企共建,携手共绘幸福图
丁远州深知,企业的发展必须与乡村的发展同频共振。他主动与红阳村党支部联系,采用“村企共建”的模式,推进企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致富。鼎新箱包二期项目流转红阳村土地新建1.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红阳村则以村集体土地入股,入股分红可让村集体每年至少获得3万元的分红收入。同时,红阳村出租450平方米闲置厂房作为箱包厂车间,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6万元。
2025年,红阳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0.5万元,有效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2025年3月,箱包厂二期项目已竣工投产,新增车间工位400个,吸纳群众就业近300人,其中坪坝镇本地村民136人,占比超45%,其余多为邻近乡镇人员,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务工远、顾家难”问题。

针对箱包厂进厂道路破损问题,红阳村党支部积极向镇党委汇报,对接争取资金,完成了鼎新箱包厂与省道327连接处150米道路硬化,保障企业运输车辆出行方便安全。针对企业招工难的问题,红阳村党支部动员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逐户上门宣传推介箱包厂招工信息,并通过微信群转发推介,向在外务工考虑回乡的人员介绍箱包厂情况,为箱包厂招工40余人。
暖心保障,护航群众就业路
作为一名党员企业家,丁远州在车间设立“党员先锋岗”,由党员骨干带头开展“传帮带”,帮助新员工快速上手。他还推动企业为员工缴纳五险,提供免费培训,实行“保底工资+计件提成”,工人月均收入达4500元。
为解决员工“一老一小”的家庭顾虑,他还提供了灵活工作岗位,让照顾老人小孩走不开的妇女能在家做一些箱包包装、小零件安装等工作,真正实现“就业不离乡、增收又顾家”。同时,还组织职工开展员工集体生日会、外出团建、夏日清凉福利等关爱活动,不断增强职工幸福感和归属感,实现“就业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

现在的红阳村,车间里机器轰鸣,乡亲们脸上笑开了花,曾经冷清的村庄变得热闹又有活力。丁远州的“归雁效应”还在持续发酵。在他的带动下,坪坝镇通过乡情招商,先后吸引了拉链、包装制品等箱包配套项目,逐步形成以箱包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集群雏形,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长效动力。(吴丰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