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制衣小车间每天都有10个人左右,在这里稳定务工。工作内容主要是,将送来的半成品缝制成完整的一件衣服,然后打包送去工厂发货。我们都是日结工钱,不同工种价格不一样,100到200元不等。”近日,钱场镇洪庙村党支部书记丁力介绍道。
这间位于洪庙村村委会边上的微型制衣车间,是由本村活动室改建而来,配备了数十台缝纫机和烫斗。大部分订单来自周边县市的工厂,完成最后一步加工之后就可以打包分销。这种适度加工分销模式,更好地带动了本村在家务农且还有劳动余力的人增收。目前,钱场镇像这样不同规模的制衣车间就有41家,吸纳近600人就近就业,平均可增收2000元。
近年来,钱场镇积极开发就业岗位,鼓励乡村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营主体等载体吸纳群众就业,重点利用集镇闲置校舍、村集体空闲场地房屋发展的“厂房式”就业帮扶车间、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就业帮扶车间、“合作社+农户”的“合作社式”就业帮扶车间等模式,为农户创造更多就近就业岗位,实现就地增收。(王雨 杨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