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是地方名酒,情是土地情结。5月22日,在宋河镇徐桥村臧家冲种植基地看到,新播下的红缨子高粱已经出苗,一片葱茏,和风拂过,舒枝叶展。
这是村企合作,为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壮大找到的一条好路子。
“企业出资,村委会操心,合作社负责,研究院免费提供种子和技术指导,现在小苗已长到约5寸高了,丰收有望,形势喜人。”在种植基地,该村干部、村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董烈春指着长势正旺的苗儿介绍说。
“红缨子高粱种植时需要有16℃的气温作保证,否则,影响出苗,所以我们建议徐桥村在4月底或者5月初开始播种为宜。”面对现在只有深约5寸的幼苗,电话那端,湖北鄂州种业技术人员解释说。
村企合作调结构
由于地势偏僻,灌溉条件不足,加之机耕路不通,徐桥村臧家冲数百亩土地,近年来一直处于半撂荒、半抛荒境地。
让土地产生效益,为集体增收和村民幸福加码,这是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在现阶段,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空心村”形成加速、劳动力老龄化加剧,守住18亿亩土地“红线”,破解抛荒、撂荒难题,全社会高度关注。徐桥村探索“村企合作”模式,采取村两委带领、村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流转村民土地、企业先行垫资、科研单位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企业全部收购生产的农产品等办法,将村民无力耕作的土地流转,由村集体集中耕作,从而达到种植结构有效调整、土地有效利用、村民有效增收、村集体经济有效壮大、企业原材料有效保障、科研单位作用有效发挥的目的。
“以前,徐桥酒业的原材料红缨子高粱主要从东北、河北、山东、贵州等地购买,有些还要购买从天津港进口的美国高粱,年消化原材料在50万公斤。现在徐桥酒业与研究院、村委会和合作社合作,流转村民闲置的500亩土地来种植红高粱,本地生产的原材料可部分满足企业需求。”徐桥酒业技术人员介绍说。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宋河镇徐桥酒厂成立,当时为一家村办企业。1999年被买断经营成立新厂,更名为“徐桥酒业”,从此,酒厂焕发生机,走上了一条发展壮大之路,酿造出了在京山市颇具影响力的徐桥酒。2021年底,徐桥酒业酿造优质白酒300吨,产值达500万元,同时带动15位村民就近务工,每人每月务工工资达6000元。
为了种好红高粱,增加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徐桥酒业投资35多万元,在臧家冲修整灌溉堰塘,新建机耕路,开挖排水沟渠,平整土地。同时配合湖北鄂州特色种业研究院在此开展12个批次的红缨子高粱种子优选实验,以便在本地推广。
村企联手找项目
2021年,徐桥酒业利用闲置多年的旧教舍对厂区进行改造升级,建成占地总面积10余亩,年产300吨的高标准现代化的酿酒生产车间,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随着产量的增加,所需要的原材料也随之增加。鉴于国内外疫情的管控对物流业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原材料的销售市场。同时,村委会也正为土地抛荒而发愁。双方不谋而合,经多次协商,村企一起到外地考察,找到湖北鄂州特色种业研究院。研究院也有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助力乡村振兴的意向。于是,2021年村企共同配合湖北鄂州特色种业研究院,在该村开展土壤与土质、环境与气候等方面的研究,研究院认为徐桥村适合种植红缨子高粱,表示全力配合企业和村委会发展红缨子高粱种植。
由于项目缺乏资金无法启动,徐桥酒业在刚刚完成项目建设、设备更新、资金短缺的情况下,仍表示基地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由酒业承担,待秋收后,企业以市场价格全部收购,并希望村委会成立专业种植合作社,流转土地,安排人员,落实推进项目。
今年3月起,徐桥酒业大力支持徐桥村专业种植合作社开展基地建设,出资35万,用于200亩的土地平整任务。共开挖排水沟500米,清挖总蓄水5000立方米的堰塘2口,新筑机耕路200米。5月初,已完成一期200亩的种植目标。村两委和种植专业合作社均表示,在加强一期田间管理的同时,待目前天气晴好后,随即推进二期300亩的土地平整和翻耕,确保7月初全部种上红缨子高粱。
村企带动促发展
2020年,在武汉某公司工作、收入不菲的臧杰,考虑到父亲年纪大了,遂辞职返乡,接过父亲的接力棒,担任私营企业——徐桥酒业负责人。臧杰接手后,重视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公司经营风生水起。2021年,村两委换届选举,党员群众一致推选臧杰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臧杰上任后,把乡村作为施展智慧才华、成就人生价值的广阔天地,利用自身在知识、技能、眼界、思路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之中,为徐桥村带来了发展新契机。
臧杰上任后,采用“党建+合作社+土地+劳动力+企业”形式,注重发挥党建在凝聚民心上、企业在资金支持上、科研单位在技术指导上,村集体在土地流转上、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村民在劳动力保证上的优势,舞动“红缨子”,唱响“发展曲”,努力探索村企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目前,徐桥酒业仍由臧杰的父亲在管理,臧杰本人全身心投入到村两委工作中。即便是民营企业、家族经营,村委会仍与企业签订了收购合同。臧杰展望,待村集体种植合作社经营步入正轨以后,每亩可取得800元左右的收益,一年下来,500亩土地可为村集体增加40万元左右的收入。同时,500亩红缨子高粱,可产出约25万斤红高粱,为徐桥酒业提供大约50%的原材料需求。 “酒业生产如果全部用本地产红缨子高粱,需要约1200亩土地来种植。”鉴于原材料还需继续从外地市场购买一部分,村企商量,今年秋收后,进一步流转土地,以增加产量,满足需求。
企业带动原材料种植,种植带动村集体增收。徐桥酒业和村委会均表示,要通过今年的种植实践,进一步探索村企合作模式,为今后扩大种植面积,实现互利共赢,助力乡村振兴积累经验、打好基础。(陈红革 孙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