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京山:村美、民乐、产业兴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若茜   发布时间:2023-01-14    【字体: 】      

春节将至,脱贫户在过去的一年有啥收获?对新一年有啥新愿景?近日,走进大洪山南麓的湖北京山,一幅幅美丽乡村新画卷跃然于眼前:一排排敞亮的葡萄大棚、一畦畦整齐的半夏、一袋袋包装精美的袋料香菇……处处呈现出一派新气象。

产业发展有活力

寒风凛冽,但罗店镇徐河村的葡萄大棚里依然可见村民清园消毒的忙碌身影。正在消杀打药的脱贫户邓友发说:“这几年我在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中负责管理葡萄园和喂鸭子,今年纯赚了1万多块钱。有了稳定的收入,现在衣食住行条件明显改善了。”

邓友发口中所说的合作社,是2015年9月徐河村村集体领办成立的京山奉阳碑水产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乘着脱贫攻坚期的政策“东风”,合作社现在发展了“阳光玫瑰”葡萄20亩、莲藕40亩、精养鱼池60亩、鸭3万余只。村集体年收入近百万,每年带动脱贫户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成为全市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邓有发说:“2023年,我要继续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学习先进的种养殖技术。希望合作社的产品有更广阔的销路,我们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好。”

2022年,京山市瞄准特色产业,围绕优质稻米、生态禽畜、特色水产、食用菌果蔬、精品花卉苗木、高端木本油料六大产业,提高衔接资金支持产业发展的比例,投入财政衔接资金5102万元实施产业项目186个,拉长产业链,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葡萄、半夏、油茶、香菇、优质稻等成为了脱贫户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易迁群众有盼头

“搬迁到安置区后,以前的承包地种不成了,这几年我和老伴儿一直从事光伏、保洁公益岗位,吃穿用都没有问题。前几天村干部说香菇厂建好了,我就自己去找香菇厂王总报了名,我以前种过香菇,技术没有问题。”杨集镇三口堰村安置区易迁群众谢友线说。

产业发展是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的根基,关系着安置区的长远可持续发展。2022年,京山市不断强化易迁安置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对200人以上的安置区配套建设公共活动中心,设置公益岗位779个,投入资金369万元支持安置区发展更能适合搬迁群众、有更强的辐射能力的配套产业12个,全市1355名搬迁群众通过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京山在杨集镇三口堰村易迁安置区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50万元,引进湖北诚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在京山成立荆丰食品有限公司,发展袋料香菇深加工产业,主要生产食用菌、酱类制品,2023年1月份正式投产,预计年产量可达750吨,年销售额可达1000万元,能带动安置区35人脱贫人口就业。

谢友线说:“虽然我年龄大了点,但身体还很硬朗,村里安排的事情都能做好,希望村里把这个香菇厂发展好,带动更多老百姓致富。”

务工就业有门路

1月11日,在京山产业园内,雄韬锂电公司的车间里,着装统一的工人们正戴着口罩、白手套配合自动化机械将产品进行筛分、包装……

三阳镇三王城村的脱贫户喻小华在该公司上班。以前他在外地打工,但他时常放不下家人。一次,京山市组织的“春风行动”把工作岗位送到了家门口,喻小华在本市工业园区找到了新的工作岗位,一下子解决了难题。

“在外面能挣钱,但不能照顾到家里人,女儿今年上小学了,家里老人身体也不好,总是放心不下。”喻小华说。

2022年,京山市举办了招聘活动101场次,服务企业2897家次,提供就业岗位2700余个,入职300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02人,很多老百姓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现在好了,我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还照顾到了家里人,村里还为家里老人安排了公益岗位,妹妹也因‘雨露计划’资助上了大学,我们现在每年能有10万左右的收入。”喻小华高兴地说道。

环境整治有成效

漫步在孙桥镇沙岭湾村的艺术墙边,脱贫户朱兴汉手脚麻利地清理着自家屋后的竹林。

“自从村里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好了,住得更舒心啦。村民捐赠的闲屋改造成展馆、茶室,我们没事就去那里下下棋、喝喝茶、拉拉家常。快过年了,好多年轻人都回来了,他们都说村里变化很大,搞得跟城里的公园一样好看,我们听着也高兴得很。新的一年,希望我们村建设越来越好,不仅收入要美,环境也要美。”朱兴汉笑着说。

近年来,京山市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全面实施环境、产业、文化、管护“四大提升”工程,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活动落地生根,奋力打造美丽乡村建设的京山样板。全市创建了美丽乡村示范村139个,其中省级示范村32个。先后获评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全国首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激励县等荣誉称号,获批全省唯一的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全省环惠亭湖美丽乡村示范片建设试点。

“2023年,我们将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让脱贫群众都能增收致富,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走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第一步。”市乡村振兴局负责人表示。(李若茜)

编辑: 【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