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京山打造全栈式智能地膜回收网络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21    【字体: 】      0

近年来,我市围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地膜科学使用与回收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智能回收体系建设,构建全栈式回收网络,推动农业废弃物治理迈向数字化、精准化与市场化,取得明显成效。

2024年,我市主要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17万亩。在推广科学使用方面,加厚高强度地膜应用16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示范推广1万亩,高强度与可降解产品协同推进,为后续回收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智能回收体系在全市范围的落地运行,农田地膜残留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稳定在每公顷0.6至29.6公斤的较低区间,农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土壤通透性和作物生长环境显著优化。

扫码投递、即时到账,智能回收走进田间地头

我市与湖北熙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在全市主产乡镇统一部署近40套智能回收箱,构建起覆盖核心产区的回收网络。这些设备具备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能力,支持智能识别、视频监控与自动称重等多项功能。农户通过微信扫码即可完成废旧地膜投递,系统实时完成称重与结算,实现“投递即到账”,极大简化了传统回收流程,提升了回收效率与农户参与积极性。

全栈运行“箱—仓—车——中心”,打通农废回收“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回收转运环节的衔接问题,京山率先引入智能无人转运车,与智能暂存仓、区域处理中心协同作业,形成“箱—仓—车—中心”四位一体的全栈式智能回收网络。该体系实现了从农户投递到终端处理的全流程自动化衔接,有效解决了农废回收“最后一公里”难题,显著提升了回收效率和覆盖能力。

数据追溯全程可视,闭环管理彰显实效

系统可实时监测各乡镇回收箱的存储状态、设备运行情况与回收数据动态,自动生成回收报表和分布图谱,为区域回收效果评估和政策精准调控提供了数据支撑。这一管理模式不仅提升了管理效率,也为后续探索地膜回收和碳资产开发奠定了基础。

京山通过构建智能化、全程可控的地膜回收体系,逐步形成了“使用-回收-利用”的良性循环,在有效控制农田地膜残留的同时,也为同类地区推进农业绿色治理提供了可行路径。接下来,京山计划进一步扩大智能回收设备覆盖范围,优化网络布局,持续完善农业废弃物治理体系。(陈盼盼)

编辑: 邱超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