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京山档案 > 京山记忆 >
毛泽东,为京山烈士袁传阔签署荣誉证书
来源:京山市档案馆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04    【字体: 】      

暗箱沉睡二十六年 


2007年春节,原京山企业局供销公司下岗人员周业斌一家人吃完年夜饭,高兴之余,周业斌把儿子媳妇叫到一起,让他们看一样东西。他从柜子里找出一个塑料袋子,打开一层层包裹,展开一张印着鲜红国徽、红旗及“永垂不朽”图案和字样的证书,在证书的左下角,赫然印着“毛泽东”三个草术字。周业斌告诉孩子们,这是中央人民政府发给二爷荣誉证书。儿子媳妇第一次看到家中这个“传家宝”,十分欣喜。


2


其实,周业斌也是才在去年十月间无意翻出这本证书的。


周业斌从小在五三农场下洋生产队长大,成年后在毗邻下洋的石龙镇工作。1980年的一天,周业斌回家探望年老多病的父亲袁传清,袁传清拿出一样东西交给他,对他讲:“这是你二伯牺牲后政府颁发的荣誉证书,我保管了二十多年,现在交给你们。”那一天,继父将他的二哥袁传阔如何参加红军、在哪牺牲的往事告诉了周业斌。


周业斌4岁时随母邓菊英下堂到袁家,是继父一手养大,继父是共产党员,队里的干部,过去从没提过此事,也不曾向组织要求照顾。周业斌怀着崇敬的心情接过这份沉甸甸的证书,保存在新衣柜的暗箱里。


1984年前后,京山县修编县志广泛搜集历史资料,周业斌想起继父交给他的烈士荣誉证书,但始终找不到放在了什么地方。直到去年秋天,周业斌无意从老衣柜的暗箱里翻出这个东西,令他一阵惊喜。


袁传阔烈士 


袁传阔生于1915年,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哥哥传道、弟弟传清、传理,父亲袁家骥,母亲朱在保,家居京山拖市(现属天门),靠种地和开棉花交易行糊口。


提起袁传阔的革命经历,不能不提到袁氏家族中的重要人物袁传鉴(1905—1928)。袁传鉴1921年与京山辛亥革命志士刘英、刘铁的胞妹刘素珍结婚,后赴武昌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成为董必武得意门生。1924年,袁传鉴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冬受董必武委派回拖市、永隆一带宣传革命,秘密建立了中共在京山的第一个支部——彭家台支部。1926年底,袁传鉴夫妇与张文秋在京山县城成立中共京山县委,袁传鉴任县委书记。同年,在国共合作的国民党京山县党部任常委。1927年,袁传鉴任京山审判土豪劣绅委员会委员长。袁传鉴领导了京山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27年汪精卫发动反革命政变,袁传鉴隐蔽于京山南部继续领导革命斗争,1928年被叛徒出卖,遭杀害。


袁传鉴牺牲后,其妻刘素珍继续开展革命斗争。1931年,贺龙领导的红三军在京山、天门、潜江三县交界的永隆、拖市一带开辟根据地,刘素珍动员在武汉读书的袁传阔同族侄子袁孝纲回乡参加革命,袁孝纲回乡后,又发动袁传阔等人参加革命。1932年,蒋介石调重兵进攻鄂豫皖苏区,京潜苏区沦陷,红军于1932年撤离。据袁传清当年介绍,红三军转移时,袁传阔从永隆回拖市通知其他人转移,延误了时间,与其侄袁孝纲等22人不幸落入敌手,受到残酷拷打。袁传阔、袁孝纲叔侄毫不屈服,痛骂敌人,高唱《红军歌》,高呼“共产党万岁”,最后被敌人割舌、挖眼、分尸十八块,死得非常惨烈,叔侄都年仅十七岁。


袁传阔被杀后,逃到张港的其父被抓回毒打,成为终身致残废。袁传道逃到武汉,袁传清逃往潜江新江嘴,后到武汉寻兄未果,只好在金滩给人当长工。1937年,长兄袁传道从武汉流落到京山下洋港,次年袁传清获讯也寻到下洋落脚。


纪念传留后人


       1952年,袁传道因病去逝,1955年,其妻患病无钱医治亡故。时年袁传道之子袁孝坤11岁,为袁传清收养,后就读华中师范学院,就职于荆门龙泉中学,现在退休。1956年12月17日,袁传阔烈士被中央人民政府追任,毛泽东主席给军人家属颁发光荣纪念证,袁传清作为袁家兄弟中健在的老大,代表袁家收领了证书。


        袁传理后来也同到下洋生活,并生育后代,他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去逝,其子现在下洋生产队务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袁传理家还挂有“光荣烈属”牌匾,后来渐被淡忘。袁传清妻邓菊英于2002年在下洋港去逝,享年 84岁。袁氏后人没有享受政府的抚恤照顾,也没有人向政府提出要求。


        如今,关于1956年清理革命烈士以及追认过程的史料已无从考证,唯有这本证书,成为一名英烈、一个时代革命斗争的见证,留了下来。亲眼目睹,这本光荣纪念证保存完好,宽27cm、高21cm,白纸黑字,左右两边是天安门城楼金黄色龙柱装饰,下面是花边,上面是三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中间是金光灿烂的国徽。光荣纪念证内面字文是直排版,右是“革命牺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字第72号,正文为:查袁传阔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其家属当受社会上之尊崇,除依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人牺牲病故褒恤暂行条例》发给恤金外,并发给此证以资纪念。


        据悉,有毛泽东署名的革命历史文物,在京山还是第一次发现。此证对研究贺龙领导的红三军革命斗争史和京山的革命斗争史都具有意义。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