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今日辟谣 >
今日辟谣(2024年2月20日)
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2-21    【字体: 】      0

2024年2月20日


谣言:高速收费站免费政策“宽限”半小时?

  真相:近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2月17日晚24点后,某地高速收费站仍对部分从收费站下高速的车辆实行了免过路费政策。该消息称“因为当时存在堵车现象,该收费站便对17日24点前已进入收费站匝道的车辆进行了免费,24点前未能进入匝道的车辆则不能免费。”据涉事收费站的管理部门工作人员表示,该消息不实。春节小汽车高速通行免费政策的截止时间是全国统一的,收费站没有所谓“宽限”权限。同时,全国多地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均表示,通行费的计费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的要求执行,计费系统全国联网,地方收费站没有管理权限,因此不存在超时后仍可免除通行费的情况。

  2012年7月,交通运输部等多部门发布了《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其中明确免费时段是指从节假日第一天0点至最后一天24点整。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来源:红星新闻)

 

  春节佳节期间,无论亲友团聚,还是外出旅行,都离不开美食相伴。从农历兔年腊月廿五开始,“今日科普”栏目持续聚焦饮食安全与健康话题,针对网民关注的食物搭配、营养健康、食品安全、科学养生等内容进行系列科普,澄清误区,守护广大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误区:经常吃含酵母的面食,伤胃还致癌?

  真相:包子、馒头、花卷是很多人常吃的主食,而想要吃起来松软有嚼劲,最重要的步骤都是发面,自然少不了酵母。近期网络上流传“常吃用酵母制作的食物对身体有害”的说法,这是真的吗?关于“酵母面食”的三大误区,一起来了解。

  误区一:常吃易得胃病?

  “酵母发酵后产生的二氧化碳对胃部有害,所以馒头、面包在刚蒸(烤)好的时候不要吃”的说法并不准确。作为一种生物膨松剂,酵母在馒头、面包等发酵过程中,的确会产生二氧化碳,但酵母的发酵和产气能力会受到温度、面团组成的成分、pH值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温度超过60℃,酵母就无法存活,更不可能发酵产气。蒸馒头、烤面包的过程中,加热温度更高。因此,不必担心刚蒸(烤)出来的馒头(面包)还在大量产生二氧化碳。

误区二:容易引发痛风?

  长期高嘌呤饮食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高风险因素。单从成分来看,每100g酵母的嘌呤含量为559mg,其含量超过了很多淡水鱼,的确归类于高嘌呤物质。但是,酵母仅是发酵剂,并不单独作为食品食用,从摄入量分析,酵母的建议添加量是0.5%,即5g的酵母可发面1公斤左右的面粉,按照每餐每人100g主食量折算,嘌呤含量基本可忽略,因此对痛风患者的影响也微乎其微,完全可以适当摄入。

  误区三:可能有致癌风险?

  有说法认为,酵母在高温状态下,会使面粉当中的蛋白质和糖分发生转化产生新的香气、色泽以及味道,再经过美拉德反应(指的是含氨基的化合物和羰基化合物在常温或加热时发生的聚合、缩合等反应,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棕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会产生一些有害的致癌物质。但实际上,酵母主要在发面阶段产生作用,在超过60℃的环境下就会失活,更不会还在高温下起反应,因此所谓的致癌与其无关。(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微信公众号)


  提示:当心!这些“晒照”信息最好不要发

  详情:史上最长春节遇上“旅游热”,不少小伙伴开启朋友圈“晒照模式”,然而你知道吗?一不留神就可能泄露自己个人信息,如果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甚至很有可能给自己带来麻烦。

 1.不要晒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

  很多人出差、旅游都喜欢拍下火车票、登机牌等,发到朋友圈里晒一晒。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强的人会将姓名进行模糊处理,票面上的内容却未曾留心。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个人信息的可能。所以,为了安全,登机牌既不能晒,也不能随意丢,最妥当的处理方法就是撕!

  2.不要晒护照、家门钥匙、车牌

  含有这些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范围。

  3.不要晒位置

  春节期间大部分人会回老家。如果在朋友圈里发布了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非常真实的个人信息,使坏人的作案成功率直线飙升。

  4.不要晒孩子照片及姓名

  在现实中,很多骗子与被害人素不相识,如何能将孩子和妈妈的名字叫出来?还能有两人的照片呢?原因就在于微信中“附近的人”这个设置。爱晒孩子照片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5.不要晒家中老人照片

  晒家中老人的照片,会让坏人有更高的几率把他们认出来。如果有人突然对老人说出他孙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条谎言,都能轻易让老人掏出半辈子积蓄。(来源:“苏州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

编辑: 杨清辰【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