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今日辟谣 >
充“劣质电”致车辆自燃?造谣者被抓获——今日辟谣(2025年11月6日)
来源: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作者:   发布时间:2025-11-07    【字体: 】      0

图片

2025年11月6日

图片

 谣 言  河南、安徽等地中小学今年放秋假?

真相:日,河南、安徽部分自媒体平台发布关于中小学春秋放假的信息,声称“许昌市已被确定为河南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城市之一”“周口市中小学2025年秋假时间安排如下”“芜湖市中小学将在11月12日至14日放首个秋假,连周末共5天”,引发关注。对此,河南许昌、周口及安徽芜湖教育部门作出回应:并无放秋假的安排,网传消息均为谣言。中小学放假安排需严格遵循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及当地教育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本地教育教学实际统筹规划。如需了解相关安排,请通过属地教育部门官方网站,切勿轻信、传播未经官方确认的“小道消息”。(来源:“清朗河南”微信公众号、@大河网、安徽网络辟谣平台)

图片

 科 普  熬夜到什么程度可能会猝死?医生划出4条红线

详情:熬夜本身不会直接导致猝死,但会让猝死风险飙升。熬夜引发的心源性猝死不是突然发生的,如果出现以下4种情况,必须立刻停下手中的事,赶紧休息。

1.连续3天以上,每天睡不足4小时

这相当于让心跳在高速档连续运转72小时,心脏每跳一次,心肌细胞就会经历一次收缩与舒张的磨损。正常睡眠时,心肌细胞能得到40%的修复,而当人体缺觉时,修复几乎停滞。有研究显示,这种状态下心肌耗氧会增加3倍、血管痉挛的概率提升至平时的5倍。

2.通宵24小时后不补觉

曾有实验记录,健康成年人通宵后血压会剧烈升高15~20毫米汞柱、血液黏稠度增加20%。此时哪怕只爬一层楼,都可能让心脏的负荷突破极限。

3.长期每天睡不够6小时

熬夜会让血压中的炎性因子增多,如果再叠加高血压、糖尿病等会损伤血管内皮的慢性病,会加速斑块形成。更危险的是,肥胖、抽烟,饮食重盐、重辣等因素会让斑块变得更脆弱,随时可能破裂堵塞血管。

4.熬夜+白天高压工作/运动

熬夜后交感神经本身处于亢奋的状态,若再被工作的压力、崩溃的情绪、剧烈的运动等刺激,去甲肾上腺素会瞬间飙升。

如果熬夜后累到起床都费劲,休息12小时后仍没有缓解,胸口像被巨石压住般闷痛,有时还会放射到左肩、下巴,莫名冒冷汗、手脚冰凉,伴随恶心想吐,走几步路就喘得厉害,感觉空气都不够用,这些都可能是心梗的前兆,此时坐下来休息,立刻拨打120,或许能救命。(来源:“生命时报”微信公众号)

图片

 通 报  陈某编造充“劣质电”致车辆自燃谣言,被北京警方抓获!

详情:日,北京顺义警方接报,有人在网上编造谣言,称某品牌新能源汽车充“劣质电”,引发一起车辆自燃。警方立即开展调查,将编造谣言的陈某抓获。据陈某交代,他为了恶搞,利用网传某品牌汽车自燃图片,杜撰车辆充“劣质电”导致自燃,编排后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发布,引发众多网友关注讨论。最终,陈某被顺义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来源:北京网络举报、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通 报  四川公布5起涉企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详情:近期,网上出现以“断章取义”“嫁接拼凑”“标题党”等方式炮制虚假消息,抹黑造谣诋毁企业和企业家的谣言信息,扰乱网络秩序。四川省网信部门持续加大监测和处置曝光力度,现通报5起典型案例:

案例1:片面解读企业公告,诋毁企业形象声誉

某财经微信公众号在四川省一商业银行即将上市的关键阶段,发布不实文章,片面解读该银行招股说明书数据,使用错误的数据统计口径得出错误结果,诋毁企业形象,严重侵犯其合法权益。

案例2:发布“标题党”文章,抹黑企业品牌形象

四川省两大国营企业依法依规推进战略重组,某财经自媒体曲解新闻原意,以国企并购重组为噱头,错误解读其经营方式及收购政策,以《四川能源“巨无霸”合并后“首购”,9.29亿买风电企业!》为标题发布不实信息,误解企业经营策略,对企业正常经营造成负面影响。

案例3:恶意断章取义,抹黑企业科技创新

一些水军抖音账号将四川省一大型民营企业领导接受采访时提及的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等表述,恶意篡改、断章取义,批量制作内容高度相似、严重失实的文章和视频在多个平台发布,抹黑企业家形象和企业科技创新。

案例4:夸大企业家薪酬,诋毁企业家声誉

某财经微信公众号采用断章取义、片面解读、虚构数据等手法,对四川省一航天与人工智能科技企业招股说明书披露内容进行歪曲性解读,夸大该公司董事长薪酬,对企业家个人声誉及企业上市造成不良影响。

案例5:歪曲解读企业经营策略,严重影响企业出海发展

某主流财经媒体持续发布多篇报道,唱衰四川省一锂矿企业在海外投资遇挫,片面解读企业经营策略,主观臆断企业家决策,凭空捏造企业家对锂行业无浓厚兴趣、中国企业阻止外国公司国有化进程等诸多不实。经查,文中诸多表述与事实不符,严重侵犯企业合法权益。

上述网络谣言已被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处理。

编辑: 郭树莉【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中国长安网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1742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