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祝君
好的营商环境既是生产力更是竞争力,营商环境好不好、优不优,企业与人民群众感受最深、最有话语权。近年来,市民政局采取有力措施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构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导向的民政工作体制机制,为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主要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加大“放”的力度,让群众办事更有便利感。民政局要做好优化营商环境首先是要突破民政工作的局限性,树立全局意识,站在全市的高度上,全面落实国家、省、市有关优化营商环境的相关要求,才能在发展大局中找准定位。在社会救助上,要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审核确认下放,实现救助申请“掌上办”。在民政社会救助领域实施“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审批层次,提高审批效率。在与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充分协商协调的基础上,市民政局制定出台《京山市社会救助审核确认事项及信息管理系统下沉工作实施方案》,将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和残疾人“两项补贴”审核确认事项及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下沉到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逐步实现困难群众社会救助申请掌上办、随时办、跨域办。在养老服务上,要准确执行养老机构设立许可改革,实现养老机构“都能办”。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深化养老服务“放管服”改革,推进养老服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制改为养老机构备案制,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在行政审批局办理登记,营利性养老机构在市场监管部门办理登记,进一步放开养老服务市场。加强与相关部门工作协同和信息共享,不断提高服务便利化水平,逐步实现申请、登记养老机构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最大限度方便申请人。
二、强化“管”的能力,让市场竞争更有公平感。公平的市场竞争对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调动市场参与者的积极性,又可以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民政部门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生活困难的群体,大多都是需要政府和社会关心帮助的人员。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达需要帮助的群众,既考验着民政部门的工作作风,也反映着民政工作者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和感情。民政领域管什么、如何管,对优化营商环境有着重要意义。一是从思想上进行引导。引导民政干部职工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正确认识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性,对标各级要求,努力将我市打造成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企业获得感最强的县市之一。二是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对养老服务、殡葬行业等市场主体及行业协会商会类社会组织开展从员人员信用评价、公共信用评价,行业信用评价,对监管对象进行信用分级分类,根据信用等级高低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措施。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行业协会商会制定行规行约和行业内争议处理规则,推进行业自律,发挥其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三是从行动上进行整治。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方面,加强与消防、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沟通协调,加强信息共享,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工作合力;健全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发现问题线索查处机制,对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的养老机构和个人依法严肃处理。
三、提高“服”的质量,让服务对象更有获得感。一是坚持“一网通办”。充分利用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持续抓好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社会救助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录入工作,将全市社会救助信息系统接入政务服务平台,实现社会救助“一网通办”,方便群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随时跟踪查询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也可随时查询对象基本信息、资金发放台账。二是创新服务方式。实施婚姻登记预约办理,办事群众可通过“民政通”、窗口电话、提前到现场预约等方式进行预约,减少群众等待时间;建设婚姻登记颁证厅,提供颁证服务,办事群众可在颁证厅自行拍照留念,体现仪式感、增强幸福感。三是明确服务价格。在殡葬领域场所公示政府定价的基本殡葬服务内容,督促各服务站点严格按公示价格收费,开展诚信经营,按规定减特殊困难对象基本殡葬费;实行市场化的经营服务项目依法缴税,严防发生殡葬服务收费混乱等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
营商环境工作不是单场“百米赛”,而是一个接一个的马拉松,比拼的不是一时的速度,而是长久的坚持。营商环境改革创新,要坚持需求和效果导向,聚焦市场主体关切,顺应人民群众期待,要坚持“用户思维”,以企业和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受不受益为检验标准。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入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在优化营商环境上精准解决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全市营商环境大提升,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