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你想象不到的塑料污染危害到底有多大
来源: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7-27    【字体: 】      

塑料污染的特点

污染范围广。江河湖泊,田野山川无处不有,污染物增长量快。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对塑料的需求量为1亿吨,1985年我国农用薄膜为30万吨,1990年为50万吨,地膜覆盖面积达4000万亩。1995年我国的塑料需求量为600万吨,其中对环境有威胁的地膜为88万吨,包装用品为150-200万吨。美国、日本的塑料垃圾占垃圾总量的7%。由于塑料价廉,又易老化,寿命较短,随着塑料量的增加,导致其废弃物的迅速增加。美国专家估计每10年塑料产量将增加1倍。
处理难,回收利用难,生态环境危害大。
1.塑料具有耐酸碱、抗氧化、难腐蚀、难降解的特性,埋地处理百年不分解燃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如Hel、SOx等。
2.塑料制品种类多,填料、颜料多样,难以分拣回收再利用。
3.地膜降低耕地质量,农作物植株矮小,抗病力差;残膜随风飘动,对周围环境、畜牧业、养殖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塑料污染的危害

①破坏市容环境
②危害人体健康
③影响农作物生长
④危害生物安全

废弃塑料处理所导致相关问题

农用薄膜的使用寿命一般较短,我国现有的棚膜使用寿命通常是1-2年。以废旧塑料材料为例,这些材料的分子量在104至105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结合得相当牢固,在自然条件速度极为缓慢。如聚乙烯、聚氯乙烯塑料薄膜,在土壤中约300-400年才能完全降解,它们能够破坏土壤的透气性能,降低了土壤的蓄水能力,影响了农作物对水分、养分的吸收,阻碍了禾苗根系的生长,从而造成农作物的大幅度减产,使耕地当化。此外,塑料添加剂中的重金属离子及有毒物质会在土壤中通过扩散、渗透,直接影响地下水质和植物生长。
实验统计,如果每亩(667m2)地有3.9kg残膜,将减产玉米11%-13%、土豆5.5%-9.0%、蔬菜14.6%-59.2%;也有人做过实验,当每亩农膜残片达6.9kg,小麦减产约9%,当达到25kg时减产26%。

危害生物安全

塑料废弃物对海洋生物造成的危害是石油溢漏危害性的4倍,每年仅丢弃在海洋的废弃渔具就在15万吨以上,各种塑料废品在数百万吨以上。据估计,每年至少有数百万只海洋动物因误食塑料导致丧生。目前已知至少有50种海鸟喜爱吞食塑料球,将其误认为鱼卵或鱼的幼虫,海龟也把一些塑料制品当成水母吞食,而海狗喜欢在废塑料渔网中嬉戏玩耍,常被缠绕至死。在陆地,一些反刍类动物(如牛、羊等牲畜)和鸟类因吞食草地上的朔料薄膜碎片在肠胃中累积,造成肠梗阻乃至死亡的事例已屡见不鲜,如在北京从一只死亡奶牛的胃中清出的塑料薄膜竟有13kg。

废弃塑料处理所导致相关问题

塑料废弃物的焚烧还会产生有害的气体,聚氯乙烯燃烧产生氯化氢(HCl),ABS、丙烯腈燃烧产生氰化氢(HCN),聚氨酯燃烧也产生氰化物,聚碳酸酯燃烧产生光气等有害气体。
氯化物燃烧产生的二恶英等有毒气体能使兽类和鸟类出现畸形和死亡,它们对人体的伤害也是极为严重的,表现为肝功能紊乱和神经受损,并使癌症的发病率上升等。有些伤害是潜在的,如1992年丹麦研究人员首先发现,现代人类精子细胞的数目较过去50年间下降了50%以上,在40年代男性的平均精子量是6000万个/mL,而现在只有2000万个/mL,减少了2/3。男子性功能普遍衰退,墨丸癌患病率也较过去40年增加了一倍多。之所以产生这激素成倍增加,而雌激素增加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女性化,使男性在体能方面的爆发力、持久力等优势趋于弱化。
若被填埋,将直接占用土地,且数百年内难以降解,影响土质结构。

1995年,我国塑料产量为519万吨,进日塑料近600万吨,当年全国塑料消费总量约1100万吨,其中包装用塑料达211万吨。包装用塑料的大部分以废旧薄膜、塑料袋和泡沫塑料餐具的形式,被丢弃在环境中。据调查,北京市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4万吨;上海市生活垃圾中的废旧塑料包装物,每年总量约为19万吨。天津市每年废日塑料包装物也超过10万吨。北京市每年废弃在环境中的塑料袋约23亿个,次性塑料餐具约2.2亿个,废农膜约675万平方米。



来源: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编辑: 史科【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关注京山市全媒体矩阵

默认标题__2025-01-26+09_47_50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101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