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中国这十年 >
山乡巨变 中国如何完成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壮举?
来源: 中国新闻网   作者:阮煜琳   发布时间:2022-04-24    【字体: 】      

  中新社北京2月27日电 (记者 阮煜琳)“近1000万贫困人口完成易地扶贫搬迁”“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中国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惊世壮举,创造了中国减贫史乃至人类减贫史上的伟大奇迹。

  经过8年持续奋斗,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

  “以前做梦都想不到能有这样的生活。”贵州省黔西南州晴隆县三宝街道新塘社区居民杨碧芬,在自家创立的秀坊里日前告诉中新社记者,以前在村里一年能手绣出一套苗族服装,搬出来后政府给配了缝纫机、锁边机,一个月就能做出1、2套,加上在社区公益岗位每月保洁工作的1570元(人民币,下同),现在每月的收入有三四千元。

  杨碧芬一家以前住在三宝乡干塘村,破旧的房子挂在半山腰,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玉米等务农。三宝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该乡也是全国唯一整乡搬迁的彝族乡。2017年,全乡1317户6263人全部搬出大山、住进县城。

  为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困境,“十三五”时期,中国22个省份约1400个县近1000万贫困民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杨碧芬一家生活的改变也是中国近千万人口易地扶贫搬迁、近亿贫困人口生活改变的缩影。

  “人类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就是过上美好生活”,北京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院长雷明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而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首先就是要摆脱贫困、消除贫困,贫困的无法回避性,决定了反贫困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同样也是中国脱贫攻坚进程中一项必须完成的使命。

  “贫困的多维性、复杂性决定了中国脱贫攻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人人尽责,齐心协力,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政府、民众、市场与社会各界同心协力,才能最终完成。”雷明说,反贫困还是一项需要几代人持之以恒,需要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来完成的宏伟事业。

  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中国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中国当时有84%的人口生活在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之下。进入21世纪,中国制定实施一系列扶贫开发新政策新举措。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国减贫进程加快推进,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

  2011年,中国将扶贫标准提高到2300元,在新的扶贫标准下,截至2012年末,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9899万。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进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时代。同时,中国仍然面临严峻的贫困形势,面对的都是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减贫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经过脱贫攻坚战,中国贫困民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3的6079元增长到2020年的12588元,年均增长11.6%。

  脱贫攻坚战不仅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还使长期困扰贫困地区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通信难等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中国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中国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并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落实产业就业帮扶等措施。国家乡村振兴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脱贫劳动力通过务工就业3145万人,比2020年底增长4.2%。

  2021年,“十四五”规划开局起航,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脱贫地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指出,要严格落实“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要求,继续保持工作力度和政策强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刘焕鑫强调,从根本上改变脱贫地区面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通过发展来实现。要推动脱贫地区持续提升帮扶产业规模和质量,积极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不断带动脱贫人口就业和增收。

编辑: 王静【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