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头条京山 >

【学习身边榜样】 李慧军:扎根基层 做乡村治理“排头兵”

18f79e6eb22d2af4fb25b5c684f5cb0

“我想为大伙做点事”

新市街道四岭村属城郊村。近年来,该村捧回了不少荣誉,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美好环境共同缔造示范村、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这些荣誉的背后,活跃着一个默默奉献的身影,那就是四岭村党支部书记李慧军。李慧军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有5个兄弟姐妹,生活并不富裕。从小,李慧军就有一个梦想,那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的命运。

“1992年,结束了在内蒙古的军旅生涯后,我就打算外出创业。但村里的老书记找到了我的父亲,希望我能留下来参与村里工作。”李慧军说,刚开始他还犹豫不决,可想起儿时父亲担任小组长,为村民服务的点点滴滴,获得的声声赞誉,以及身边左邻右舍的期待,在老书记和家人的劝说和影响下,最终还是选择了留在村里,从一名村民小组长干起,将个人的梦想与家乡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2014年,李慧军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大会上,李慧军慷慨激昂,“大家选我当书记,不管再苦再累,就是浑身脱一层皮,一定要把乡村建设好,把群众关心的事情办好,让我们四岭村变得更富、更美、更好!”


“有话大家说”

上任伊始,李慧军就碰上了难题:村里一穷二白,现金账上无存款,想要做事无资金;村党组织凝聚力差;村民矛盾纠纷多。

面对诸多问题,怎么办?作为党支部书记,李慧军表示,只有让群众说话,才能听到他们真实想法和好的意见建议。于是,他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推行“湾长理事制”。

所谓湾长理事制,是指全村以自然湾为依托,由各湾群众公推公选一位有声望、威望高、办事公道正派的村民任湾长,由湾长牵头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倾听民生琐事,建立民生诉求清单,并定期召开湾组会议,营造“议好事、好议事、议事好”的民主氛围。

有了湾长,村民就有了“主心骨”,议事的积极性一下子就提高了起来。2022年夏天,二组闵湾村民熊生强主动反映“湾里的餐厨垃圾无人清理,风一吹到处都是,臭气熏天,大家怨气很大。”当时正值村里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村“两委”研究后准备从处理好生活垃圾入手,实行垃圾分类。

“起初,我们给每户配备一个垃圾桶,统一收集、转运,但村民对垃圾桶的放置非常反感。”李慧军说,为此,他召集湾长和村民代表外出学习,回来后推行生活垃圾分类集中,在通湾道路旁设立垃圾分类亭,采取湿垃圾由农户自行填埋处理,干垃圾分类处理,但还是有八成村民反对。

如何获得大多数村民的支持?李慧军想到了共同缔造方法。采取党员、湾长多包一,轮流上门,通过召开户主会、入户宣传动员,先试先行,一周后又再次召开村民议事会,原本反对的八成村民也都同意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认为这个办法好,并在以后的湾组环境整治中全村推行。

2022年9月,闵湾被确定为省级共同缔造试点湾。紧接着,雨污分流,立面改造,绿化、美化、亮化等工作一一铺开,实现了全湾人居环境整体提升,同时也促进了乡风民风的转变。2023年1月通过了省级共同缔造试点验收。


“有事一起办”

作为党支部书记,李慧军也深知,只有让群众充分参与进来,才能把事情办到群众的心坎上。于是,他带领支部一班人和村民一起参与村级事务共商、共议、共治、共管,逐步实现“小事不出湾、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片”。

魏湾闵湾堰塘清淤工作便是其中的典型。2022年,在魏湾闵湾召开户主会的时候,部分居民提议湾内有2口堰塘需要清淤建护坡,湾长杨成军向第三方机构进行了询价,报价单上,显示38万元!

魏湾总共才18户,这样算起来,单就这一项工程每户就得出2万多元。杨成军傻眼了,立刻向李慧军反馈了这个问题。随即又在魏湾召开了村民议事会。

“报价之所以贵,就贵在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上,如果在家户主投工投劳,且能够找到物美价廉的材料,价格会便宜很多。”李慧军经分析,建议村民自己动手,将G347国道改造产生的废弃水泥块,护栏等材料二次利用节约成本。村民们听了后,非常认同,纷纷表示同意。最终堰塘改造完成共计花费4.6万元,直接节约成本33万多元。

“村里的事就是大家的事,有事,大家一起办。”怀揣着这一理念,该村先后累计发动1200余人次投工投劳、无偿迁坟、移树、拆违。出钱出物,参与湾组“微建设”,累计节约人工费约40余万元。


(责任编辑: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