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回响
时间:2024-10-04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铁匠铺,是中国农村集镇自古以来十分常见的功能房,通常都选在村头,与普通民居间隔开一大段距离。所谓“铺”,就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屋子正中放着大火炉,即烘炉。炉边架着一部风箱,拉动风箱,风进火炉,炉膛的火苗直蹿。铁匠师傅将要锻打的铁器先在火炉中烧至彤红,看上去真像是一团灵动的赤焰,然后用铁铗快速夹至大铁墩上。师徒们铆足力气一番铁锤飞舞,一串钉钉铛铛,一阵挥汗如雨。待到火候,“滋啦”一声,将铁器浸入水槽,淬火完成,还要回火…… 起初,我不知道传统意义上的铁匠铺和现代感十足的省委党校有多大的类同度,直到上次在老党校,培训班以“铁匠铺”为微信群名,才初品“铁匠铺”的其中义。今年上党校,是在省委党校新校区,回炉“铁匠铺”,不觉已是铺中匠。 湖北省委党校新校区配套更加完善,最受欢迎的是设施齐全的文体馆,其中又以游泳馆最受青睐。一到课余时间,善游的学员如鱼得水在此一展英姿。不会水的学员趁此机会勤学苦练,摆脱“旱鸭子”恐水症。我是属于后者,为避免窘境,不挡住泳道,常常起早贪黑避开泳池高峰。 白露时节清晨六点,游泳馆开馆时天色才开始微亮。偌大的泳池上,薄雾如轻纱般弥漫开来。空旷而寂静的池水,融进这无声无息的水雾,更显得纯净而安宁。 没有人多时的热闹和嘈杂,对于初学游泳的我正是最佳的时机。我一边琢磨手机短视频中的蛙泳要领,一边独自在浅水泳道上比划着。 不经意间,一名泳姿轻盈的蛙泳行家泅水而来,只见她动作娴熟,身姿矫健而优雅,腿蹬手拨间溅起一波波柔和的浪花。 快到近前时,我连忙避让,换了一个泳道。哪知对方停歇下来,朗声问了一声:“早上好啊!” 我一愣神,忙回了声:“早上好!” 对方闻言也是明显一怔,脱口道:“我还以为是轮训班同学呢!” 这样的情形实属常见,在游泳馆大家都穿着泳衣,佩戴泳帽,再戴上游泳眼镜,即使在水上也很容易认错人。 彼此间不禁莞尔一笑道,就当是同学好了! 说罢,各自离去。 渐渐地,来游泳的学员多了起来。游累了,大家很自然地相互切磋交流,没想到和刚才那位女学员又遇到一起。 言谈间,我恍然一凛,她不就是曾经的党校同学张艳吗? 于是我笑侃道:“我们还真是同学呢!”见她一脸茫然,赶忙接着补充说:“我是程彻啊,张书记还记得不?” “怎么是你呀!”张艳惊愕地打量着我,仿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印象中的张艳是不戴眼镜的。而我若不是因为游泳,现在已然离不开眼镜了。之所以仅凭三言两语,就能听出她是张艳,完全是因为与这所中共湖北省委学校有着一段难忘的经历。 我们第一次相识,也是在秋季,那是在2018年湖北省委党校秋季厅级干部主体班的班会上。虽然是全班第一次聚集,但是分组分工等前期工作早已安排妥当。全班40多人分成四个组。坐在第一排的通常是班委委员或小组长。我们三小组头排就坐的是纪委书记孙晓蓉和三组组长张艳。省政协的刘志诚和我坐在第二排。轮到张艳做自我介绍时,她站起来转过身对着大家颌首一笑,简略地开始介绍起自己所在的省级国企长江投资集团。腼腆谦逊的表述、坚毅红润的脸庞、青春靓绿的夹克衫,全然不像是千亿级投资集团的副书记。 我们这个组实力比较高配,既有地方党政领导,又有强力部门厅局长,还有大学资深校长,但是不到短短两个星期,大家就都很支持和配合这位国企女高管的工作,因为大家都很服她身上所具有的“三气”。一是正气。正心、正直,一言一行公平公正。二是大气。大义、大方,能谋能断大开大合。三是书卷气。高雅、高智,待人待物不卑不亢。 其实,来党校学习的领导干部多多少少抱有来休息调整的奢望,实际上呢,一方面在校短期培训,虽然是脱产学习,但是各自工作任务压力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党校的学习任务和调研活动也并不轻松,时间上紧,质量上要求高。当班干部更要操心操劳许多。班干部在班级上真正就是做服务。所以,无论是年龄长的、资历老的、还是职位高的,大家对班干部都格外尊重,都听从班干部指挥,共同为班级体大家庭发光发热。 班主任李鹏南老师很贴切地将我们班的微信群命名为“铁匠铺”,寓意大家在红红火火的大烘炉里经受锻炼,在蓬蓬勃勃的大集体里团结向上!这也成为我们班集体贯穿始终的昂扬主题。 最让我有切身感受的,是学习期间赴山东沂蒙体验式教学的行程。因为我是来自全省唯一不通高铁和动车的地级市——荆门,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汽车。那段时间深秋时节的荆楚大地,雾霾天气十分常见。出发那天一大早天,就遇上浓雾遮天蔽日上。发现高速公路入口关闭,等不及的我们只好改走低速公路。 上午8点,车行至沙洋县麻城镇受阻,心急火燎的我将受困照片网传我们第三小组“友谊万岁”微信群。组长张艳同学当即回复“安全第一”,并速查当天第二班赴枣庄高铁,提示提前做好两手准备。群内学友纷纷微信询问“到哪里了?”“路况如何?”,叮咛最多的话是“别着急”“干万别催司机”“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同学们的亲切问候和热情鼓励,让我们在清冷的浓雾中看到了光亮,感到了温暖。 上午10∶50,在武汉的省委党校大部队临发车前,一组的祝红梅学友在“铁匠铺”内微信急呼:“程彻,快来!车子要开了!”此时我们已经沙洋县绕道潜江市上了高速。班内学友闻讯后纷纷援手相助,二组的毛精华同学、四组的王世荣同学在“铁匠铺”中,或微信文字或用图片不断地精准提示进站路线。班文体委员杨良锋同学一方面及时联系了枣庄的同学安排了第二班高铁的接站事宜,另一方面劝慰我们“别着急,安全第一”,让我深受感动。 中午12:12,距离发车还剩18分钟,汽车才行至天兴洲大桥,突遇拥堵车行缓慢,眼看就要功亏一篑,我们心急如焚,带班的李鹏南老师、刘远超老师不断地给我们鼓励加油“别灰心,一定能赶上队伍”,同时联系武汉站接站。 12:28,我们终于抄捷径精准抵达西进站口。经过安检,当胸挂省委党校学员证,两手提着行李包一路狂奔的我踏上A1站口步行电梯的那一刻,我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我腾出手来一看,原来是李老师的电话,可还没等我来得及接听,站台下面突然传来了一阵惊喜的招呼声和鼓掌声。我寻声看到原来是一群在站台上驻足召唤的老师和同学们。 顿时一股暖流涌上心头,我不断地向大家挥手致谢,心中呼喊着:友谊万岁!学友万岁!团结万岁! 刚踏上高铁列车,火车就开动了。喘息未定的我,望着车窗急驰的冬景,心中暗念:幸亏在这最后一刻赶上了队伍,我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 一转眼六年过去了,从铁匠铺出来的师兄弟姐妹们,有的已经退休,算是功德圆满;有的得到提拔,仍在踔厉奋发;有的经历挫折,令人唏嘘不已…… 中午吃饭的时候,轮训班的申东辉和余来,主体班的祝红梅闻讯都汇在一起,老铁匠李鹏南老师也被请了过来。多年未见的男工女匠们又找回了“铁匠铺”的感觉,自然有说不完的话。东辉书记已经调回省里,在省作协做回了老本行。余来书记还是在大学,但转岗做起了党务。张艳同学则是从长投集团转任联投集团副书记。大家的谈论话题从当年的铁匠铺经历,到出师后的工作变迁;从文化建设自强自信,到学校教育创新创业;从国企改革解困脱困,到人大政协参政议政…… 大家滔滔不绝地讲着,又津津有味地听着。从学校食堂出来,再转到校区图书馆,正午的党校校园,天气异常炎热,没有一丝的风。乌亮的沥青路在烈日的炙烤下,冒出股股热浪,联想起铁匠铺里淬火回火的道道工序,还有那记记重锤轮番起落的火热场景,我们脚下的路不知不觉间敞亮和坦荡了许多。(程彻) (责任编辑:陈诗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