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报】“网球之乡”湖北京山:以“体教融合”绘就“网球育人”新蓝图
时间:2025-09-10 来源:京山市融媒体中心
中国新闻报9月10日第15版(通讯员 成丽平 游璞 陈磊)近日,第28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暨“星月安防杯”第23届中国高校“校长杯”网球比赛在湖北省京山市落幕。当球拍击球的脆响回荡在京山的各个网球场,这座小城以一场高规格赛事为窗口,展现出“体教融合”背景下“网球育人”的生动实践。
“中国网球之乡”湖北京山 黄小明 摄
京山全国网球训练基地。 李士华 摄 “落子”京山:四十余年“一网情深” 国内顶级高校网球赛事为何选择一座县级市?答案藏在京山实打实的网球“家底”里。 作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网球特色城市”,京山共有340余片网球场,32片网球训练基地,以及京山国际网球赛事中心、文峰网球公园、全国网球训练基地等一大批高标准场馆。全市密布的网球场地让市民出个门就能打到球。 与此同时,从国际网联U18巡回赛、ITF国际网球大师赛、第四届世界青少年软式网球锦标赛等国际高水平赛事,到全民皆可参与的中国(京山)绿林网球·英雄会、中国村网总决赛,京山已在每年40多场赛事中练就了成熟的组织能力。 赛事背后,是京山对“网球育人”的深耕。 自1983年与网球结缘以来,京山网球运动快速发展。如今,京山拥有10万网球爱好者,其中青少年占比近六成。 当前,京山市专设网球发展基金,扶持经费标准基本覆盖小球员训练参赛费用;同时,还促成李宁集团赞助100名潜力小球员,减轻家庭器材、服装负担,助力青少年实现网球梦想。“网球从娃娃抓起”在这里不是口号,而是现实。 多元成才:“网球育人”出路广阔 值得一提的是,在京山的“网球育人”蓝图里,“多元成才”是核心落点。 除高度重视“体教融合”外,湖北省网球学校根据学生潜力差异,分设“特长班、精英班、国际班、世杰班、奥运梯队班”,并逐层精准调整训练时间与文化课比重。 “我想先参加完高考,再全力去追逐自己的网球梦。”该校学生石梓涵的规划,正是学校“分层培养”的缩影。在该机制的培养下,一部分学生通过“奥运梯队班”走向职业化,另一部分学生则以体育特长生身份冲击理想大学。 据了解,自2022年以来,该校累计已有9名学生入选湖北省网球专业队,4名学生进入国家少年网球预备队,另有6人成功入选国家网球青年队。 与此同时,湖北省网球学校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已增设幼教部,并计划于今年筹建高中部,持续拓展办学层次。该校毕业生成绩达标者可直升湖北省重点中学——京山市第一中学,再通过体育单招进入985、211高校深造。 这一系列举措切实为网球学子铺就了一条畅通的“升学绿道”,有效打通了运动成才与学业发展之间的通道。 目前,学校已从U10、U12、U14年龄段排名前三的球员中挑选8人组建奥运梯队班,为其配套每天5小时的技战术训练和1.5小时的体能特训。 此外,自今年起,该校将定期开展海外拉练,并配备体能康复复合型团队。同时,积极引入专业团队打造职业俱乐部,为学生打开通往ITF、ATP、WTA赛事的大门。 学训并重:“体教融合”成效显著 2018年,湖北省体育局与京山市政府创新“省校县办”模式,将湖北省网球学校落户京山,打破传统体校“重训练、轻文化”的痼疾,实现“学训并重”。 在湖北省网球学校的冠军墙上,近50位学生手持球拍的笑容格外亮眼,下方的小字密密麻麻标注着他们的赛事荣誉。 2019年入选湖北省网球专业队、国家青少年网球预备队的吴汝茜就是其中之一。她在省运会、全国青少年排名赛中屡夺金牌,并代表中国征战比利·简·金杯青年世界组决赛。 “学校同时兼顾文化学习和网球训练,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训并重的优良环境,非常有助于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吴汝茜的话,道出了许多学生的成长感受。 建校七年来,该校学生文化课成绩始终稳居全市前列,同时在竞技赛场斩获全国金牌175枚、省级金牌298枚,真正实现了“文体两开花”。 据介绍,2024年,湖北省网球学校新校区启用后首次面向全国招生,严格实行“网球技术与文化成绩并重”的录取标准。 “我们每年从3500余名幼儿中选24人入学,文化、训练、身体素质缺一不可。”据湖北省网球学校副校长朱定柱介绍,学生必须通过“双向考核关”,文化成绩和技战水平不达标即进行调整分流,同时,教师和教练也实行“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实绩考核,通过优中选优的机制实现教学与训练质量双提升。 县域转型:“网球兴城”动能强劲 一颗网球,不仅激活一座城,更成为京山撬动县域发展的“金钥匙”。 历经四十年探索,京山以“网球育人”为起点,逐步构建起“赛事+培训+文旅”的全产业链生态,实现从育人到兴城的跨越。 常态化培训夯实产业基础。京山引进辽宁世杰网球俱乐部开展职业青少年培训,常年驻训40人;面向青少年爱好者开设冬夏令营,人气持续上升,今年参训学员达60人。依托市内23家网球俱乐部,面向会员和爱好者的培训预计年内营收4500万元人民币。 在装备制造方面,京山正打开产业新格局。当前,京山规划1887亩网球数智产业园,并积极对接斯波阿斯、恰好时等知名体育企业,推动网球产业从“服务”向“制造”延伸,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与此同时,赛事流量也逐步转化为经济增量。京山每年超20场国际或国家级比赛,吸引数万名运动员和爱好者“带着球拍游京山”,使京山成为网球旅居目的地。今年以来,京山以赛招商,签约超100个亿元项目,可见网球赛事正持续为县域经济注入新动能。 眼下,网球已融入京山城市肌理,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它串联起赛事经济、装备制造和体育文旅,带动就业与消费升级,成为县域发展的“活力引擎”。 作为唯一入选首批全国奥运梯队建设重点城市的县级市,“网球育人”的实践,正为全国县域“体教融合”提供可借鉴的样本。
(责任编辑:陈磊 ) |
|||
|
- 上一篇:【经济日报】京山的“网球育人”实践
- 下一篇: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