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京山档案 > 京山记忆 >

公安寨伏击日寇实况回忆

打这场伏击战时,我正在黄定陆同志领导的京应独立游击中队担任班长,当时该中队名义上有三个分队,实际上是三个班,共有二十来支步枪,几支手枪,一挺轻机枪。

1939年春节前,日寇对湖北京山县之八字门、丁家冲、王家松林地区进行了一次大“扫荡”,应城抗日游击队大部溃散,仅挺进大队和县政府突围转移到大洪山里赵新河。3月间,中共鄂中特委领导人、陶铸同志和应城挺进大队大队长蔡松云同志带领约二十来人的手枪队,从赵新河返回丁家冲,了解敌人大扫荡后地方和部队情况,进一步开展地方工作,整顿和发展武装,并到应城矿区向矿商募集抗日经费。

他们在丁家冲与我中队会合以后,我们得到情报,有五、六十个日寇押送一支几十条船的船队,由应城沿富水河逆流北上,向宋河日军运送物资。据说船上还有不少军火,陶铸同志听到汇报后,要我中队继续加强侦察,并准备进行一次打船的伏击战。

当敌船队行驶到周家河宿营的那夜,陶铸同志就在丁家冲附近的一个祠堂里,召开了战前动员会,阐明了这次伏击战的目的:第一、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扩大政治影响,为害了恐日病的国民党军队作一榜样,更进一步有力的发动群众。第二、锻练一下部队。第三、搞敌人的军火和物资。陶铸同志在会上宣布两支部队统一指挥,由蔡松云同志任正指挥,黄定陆同志任副指挥。陶铸同志亲自参加了这场战斗,也是这次伏击战的总领导人。接着由蔡松云同志作了战斗部署,伏击战场选择在罗店与宋河之间的公安寨上。


公安寨是富水河西岸高地上的一个古老、残破的土寨子。寨内有一条小街,临河一面是立壁陡坡,背后是一片开阔丘陵,进攻时可居高临下,退却又比较方便。当时我们两支部队,只有二十几支手枪,二十来支步枪和一挺轻机枪。具体部署是手枪队三个组,一个组埋伏在公安寨左翼钱家湾,一个组埋伏在公安寨右翼袁家坡子,一个组和我中队布置在寨上,陶铸同志和正副指挥的位置也在寨上。规定当敌船队先头进入我左埋伏阵地时发起进攻。撤退时要注意互相掩护。经讨论大家没有意见,陶铸同志也同意这一战斗部署。


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八日,我们连夜向公安寨进发,中途在合兴集让部队饱饱地吃了一顿夜餐,大约在拂晓前两三点钟到达作战地点,当即封锁消息,各班按部署进入阵地。直等到天亮以后很久,才看到敌船队由周家河起锚前进。当敌船进入我伏击圈时,战斗立即打响,我指挥员勇猛扑向敌船,寨上的机枪与冲上去的步枪、手枪一起射击,手榴弹在敌船上爆炸,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晕头转向。有的敌人中弹落水,有的敌人死伤在船上,有的敌人躲藏在陡坡死角下,有的敌人慌忙藏入船甲板下,也有的敌人跳入水中向对岸抱头鼠窜。


当时蔡松云同志率一部分同志徒涉过河追击逃敌,有的同志十分英勇,一直追出一二华里,这时后面船上的敌人,惊魂甫定,开始组织反攻,当即遭到我军勇猛阻击,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又把敌人压了下去。这时发现宋河方向敌骑兵前来增援,陶铸同志鉴于公安寨背后地形开阔,有利于骑兵作战,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及时摆脱敌人,撤出战斗。


公安寨伏击战,对我们京应部队来说,是第一次主动进攻战。机智顽强,取得了很大战果,毙伤敌军二十多人,缴获新三八式步枪两支和一部分劳军物资(船上并没有军火)。据战后侦察,被击毙的敌人中,有日本皇族一名(一说是亲王),是劳军团团长,应公路沿线敌人,还为他戴孝三天,并用飞机把他的尸体运回东京。在这次战斗中,我军也伤亡四人,手枪队组长张荣才同志和我中队向河对岸追击逃敌的邵祖述同志壮烈牺牲。另一手枪队组长罗来远同志膝部中弹,我中队机枪射手曾香美同志胸部受重伤,以后也因伤牺牲,我军还丢失步枪一支。像这次主动进攻敌人,短兵相接毙伤日寇二十多人,并从敌人手中缴获武器的战斗,在日寇进占湖北地区以来,还是破天荒第一次。经过这一战斗,部队受到了很大的实战锻炼,更激发了指战员的战斗意志。京应两县民众欢欣鼓舞,抗日热情高涨。原来是趾高气扬横行无阻的日寇,被打击得提心吊胆,不得不经常对运输线加强巡逻保护,因而牵制了他们的兵力,这一切推动了当时鄂中抗日斗争形势的发展。


以上战斗实况,经参加过公安寨战斗的在京工作的同志们共同回忆核实。
  
1979年1月20日

来源:湖北党史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