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京山档案 > 京山记忆 >

陶铸设伏公安寨

寇深日亟已无家,
策马洪山踏日斜。
风自寒人人自瘦,
拼将赤血灌春花。

这首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在1938年11月所作。当时,陶铸迎着日军的枪炮声,返回鄂中,在京山丁家冲将我党领导的应城、京山等县抗日武装,统一整编为应城抗日游击队(简称“应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冬夜进石板河时,陶铸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与日本侵略军血战到底,“拼将赤血灌春花”的雄心壮志。在作了这首诗四个月后,陶铸率部在京山公安寨设伏,进行了鄂中抗日的处女战。
  
1939年3月29日,陶铸率抗日游击队驻扎于京山丁家冲。当地党组织送来情报:百余名日军押着四十多只木船,护送着从日本国内来的“慰问团”及慰问物资,自京山徐店沿富水河逆流而上,向宋河方向前进,夜宿下周家河。陶铸即召集“应抗”负责人蔡松云、黄定陆等人商量,认真研究了富水河沿途地形和日军在京山、应城两县的驻扎情况,决定在京山罗店至宋河的中间公安寨设伏,打击日军船队。
  
当夜,陶铸集中全体游击队员在京山丁家冲祠堂召开战斗动员大会。陶铸给大家作了充满激情的战斗动员。他说:日军攻占武汉后,气焰非常嚣张,国民党又得了恐日病,他们一碰上日军就逃,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现在日本鬼子送到我们嘴边来了,岂有不打之理!陶铸认真分析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后说,虽然敌人武器装备优良,人数比我们多,但敌人骄横太过,毫无戒备。而我们占着有利地形,有充分的准备,又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在河岸上居高临下,攻其不备,一定能取得这次战斗的胜利。游击队员听了陶铸的动员后,信心十足,个个摩拳擦掌。
  
动员会后,陶铸即率部出发。到达公安寨后,陶铸将部队分为三队,一队埋伏在公安寨右翼的袁家坡,一队埋伏在公安寨左翼的秦家湾,主力则埋伏于公安寨,并派出侦察员到周家河方向侦察敌情。
  
3月30日上午九时左右,日军船队驶入伏击圈。陶铸即令开火。蔡松云手起枪响。霎时,机关枪、步枪、手枪同时吐着愤怒的火舌,射向敌人,手榴弹伴着雨点般的枪弹投向敌船,发出阵阵爆炸声。毫无防备的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有的当场毙命,有的受伤后窜入甲板。一个日军官,手举战刀,嗷嗷乱叫,指挥七、八个日本兵,护拥着一个穿红色和服的日本人,逃上河岸。这正中陶铸之计,因为河岸是一片开阔地,日军没有任何可以掩护的地方,完全暴露在我游击队的射程内。成了实弹的靶子,被全部击毙。

战斗进行了半个小时后,日军后面船队赶来,组织反扑,驻宋河等地日军骑兵也赶来救援,陶铸当即命令部队撤出战斗。
  
这次战斗,击毙日军二十多人,缴获一批枪支弹药和敌人慰劳物资。从内线情报得知,那个被击毙的穿红色和服的日本人,是日本慰问团团长(皇室贵族)。因此,驻京山、应城、宋河等地日军据点的膏药旗,也降下半杆,昔日淫威十足的日本兵如丧考妣。
  
公安寨伏击战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给害了恐日病的国民党官兵一付清醒剂,振奋了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锻炼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战斗后的第二天,游击队在京山丁家冲召开庆功大会,陶铸在大会上讲话说:“这次战斗胜利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不断打击日寇,直至把他们赶出中国为止。”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