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专题专栏 > 优化营商环境 >

【优化营商在路上】巧用“加减乘除”法 打造乡镇政务集成服务“大综窗”

  杨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金劲松

  营商环境是生产力,良好的营商环境就像一个强大的磁场,可以吸引项目落地,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凝聚企业创业,保证人民安居乐业。为夯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基础,要强化问题导向、坚持对标施策,巧用“加减乘除”法,大力实施“大综窗”标准化改革努力构建方便快捷、公平普惠、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体系,让企业和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一、在夯实基础上做“加法”。坚持把政务集成服务“大综窗”标准化改革作为乡镇“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职的改革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带头抓、亲自管、主动推,凝聚了强大的改革合力。进一步对照“大综窗”标准化改革要求,重新梳理政务服务大厅进驻事项,落实进驻事项,所有依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必须进驻。优化政务服务大厅资源配置,推动服务场所功能合理布局,设置导办区、等候区、综合受理区、出件区、自助服务区等功能区域,配齐配强软硬件设施,方便企业群众咨询业务、休息等候、办理事项,打牢了“大综窗”标准化改革的现实基础。

  二、在办事流程上做“减法”。按照“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限、减跑动”的要求,以“一件事一次办”为目标,逐项梳理编制标准化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主动为“大综窗”集成服务瘦身。在减环节上,要按照“应减尽减”的原则,将不必要的审批环节全部取消,不断提升事项网办深度,大力推进业务整合和并联审批,变“分窗办理”为“集成服务”,实现联办事项可“一件事一次办”。在减材料上,依托政务服务网,将要提交的申报材料要素全部公开,实行全程透明化,不断精简审批材料。在减时限上,对乡镇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进行全面清理、压缩,将总体办理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压缩一半以上。在减跑动上,推动政务APP实现“掌上办”,努力减少群众跑动次数。

  三、在优化服务上做“乘法”。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原则,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办成事,不断提升“大综窗”集成服务的品质。一窗办:将分散在不同部门的审批事项归并为1个综合受理窗口,所有事项由综合窗口统一受理,后台按单位分类同步审批,办理结果由出件窗口统一出件,实现“一窗通办,一次办好”。一网办:依托省、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将进驻大厅的所有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平台受理、审批,针对部分单位业务系统未与一体化平台数据对接的高频事项,使用机器人同步录入,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做到企业和群众办事“只上一张网、能办多家事”。马上办:对政务件实时监督,督促审批人员在承诺时限内完成受理、审核等工作,有力提升办事效率。就近办:优化整合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多个政务事项下沉到村(社区),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一门式)全覆盖,方便群众家门口办事。

  四、在破解难题上做“除法”。坚持效果导向,多管齐下解决“大综窗”集成服务中出现的问题,让企业和群众舒心办事、满意办事。要强化机制破难题。针对审批过程中出现的审批难度大、协调复杂问题,每日汇总研究,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及时解决;针对少部分即办事项来回跑问题,设置村干部代办机制,变“群众来回跑”为“综窗人员帮着跑”;出台政务大厅进驻人员管理方案和审批追责办法,并严格抓好执行落实,以强大的倒逼压力促服务提升、问题解决。要开启绿灯破难题。设立了“老年人、残疾人绿色通道”,为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帮代办”服务。要服务评价破难题。推动乡镇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覆盖,群众线上线下办事后当场评价,也可通过评价箱、意见箱、投诉电话等进行评价,对每一件“差评”做到全流程处置和反馈并形成整改档案,有力遏制了“脸难看、事难办”现象。要领导督促破难题。镇相关领导要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市政务中心办理政务事项,体验办理流程,发现问题、现场纠错、立即整改,倒逼工作提质、服务提升。

(责任编辑:王静 )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