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主页 > 专题专栏 > 域外关注 >
乡村振兴 特色实践——潜江探索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   发布时间:2018-12-03    【字体: 】      
  眼下,潜江在发展虾稻特色产业的同时,围绕农村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建设、基层治理、生活改善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潜江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特色产业筑牢乡村之“基”
  潜江市探索出“虾稻共作”生态高效种养模式,减药减肥达50%以上,亩平收入达到6000元,是单一种植水稻收入的近6倍,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打造特色产业新模式。探索“反租倒包”经营模式,实行“公司+合作社+村集体+农民”的“村社一体”经营。
  通过“反租倒包”经营模式,农民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可达15万元以上,村集体经济积累每年近百万元,企业可获得稳定优质的生产原料,实现农民增收、村集体(合作社)增利、企业增效。
  培育特色产业新优势。深化科技攻关,强化技术引领,牢牢占据技术、苗种等产业链各个制高点。加快技术人才培养,成立龙虾学院,为产业发展提供强劲的人才和技术保障。
  再现水乡园林之“韵”
  上世纪70年代,一部反映潜江风貌的纪录片《水乡园林》在联合国公映,引起强烈反响,潜江“水乡园林”美誉由此而来。
  今年,透过在潜江举办的国际马拉松、国际自行车赛等活动,人们再次领略到水乡园林的神韵。
  近年来,潜江市突出“水乡园林”特色,大力实施环保3年行动计划,着力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绿的空间、清的水质、蓝的天空成为常态。
  留住绿的空间,不断刷新乡村颜值。该市实施“绿满潜江”3年行动、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六大行动计划”,乡村“颜值”不断刷新。
  留住清的水质。全面打造河湖长制升级版,退田还湖超过2万亩。投资3.5亿元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筹资1.3亿元实施黑臭水体整治——一幅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留住蓝的天空。关闭取缔排放不达标企业52家,淘汰改造燃煤锅炉101家,淘汰黄标车1347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88.2%,排名全省第二,同比增幅15.2%,排名全省第一。
  守住乡村之“魂”
  潜江市创新开展“美家风、淳民风、正社风”系列活动,不断厚植乡村文化,守望乡土情结,留住美丽乡愁。
  厚培文明乡风。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舞动潜江”“唱响潜江”“诵读潜江”等六大群众文化活动,全市涌现了6个全国文明单位、1个全国文明镇、2个全国文明村和33个省级文明单位。
  传承优良家风。围绕“家风美则家庭兴”主题,持续开展评选最美家庭和文明家庭、征集评选“好家风”“好家训”等活动,弘扬传承修身自律、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好家风。
  涵养淳朴民风。持续开展“最美身边好人”、村规民约行动、志愿服务行动、移风易俗行动等活动,用先进典型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涵养向善向上的淳朴民风。
  破解乡村之“困”
  潜江市创新开展“党建+基层治理”,走出一条党建引领与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有效路径。
  配强乡村治理“领头雁”。该市23名市级领导干部全部挂点联系贫困村党支部,96名市直单位局长全部选派到村党支部担任“名誉书记”,近千名区镇处干部全部下村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360个扶贫驻村工作队既抓扶贫又抓党建,形成了“五支力量抓支部”的工作格局。
  构建党群联系“快车道”。全市开通“67-12980”(一按就帮您)党群服务热线,设立党员服务岗,一年服务群众1500多起。
  同时,该市还开展历史遗留问题化解专项行动以及深入实施“党员安家”工程,妥善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1400余件,全市1300余名重点群体党员全部在基层党支部安家落户。
  该市探索实施基层组织“廉政岗哨”工程,实现市、镇、片、村、组纪检监督全覆盖。
  激活乡村之“源”
  抢抓国家“强化基层社合作经济属性”试点机遇,该市创新建立“政府+企业+供销社+农户”农政企联合新模式。
  以利益联结为重点增加经营性收入。该市开办“农业家政”,实行全程“六统一”优质服务,种植成本下降了15%,每亩增收200元以上。开办“网上超市”,每年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达10亿多元。开办“粮食银行”,降低储粮损耗率8%左右。
  以转移就业为重点增加工资性收入。发挥供销社积极作用,实施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目前,全市从事虾稻种养超过4万人,从事其它高效种养超过1万人,每年在企业基地、合作社务工收入可达5万元以上。
编辑: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打印】 【关闭窗口】

更多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京山市电视台、今日京山官方微信

wx2


   热点资讯
 

       中国·京山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今日京山新闻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今日京山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书面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在稿件开头注明“据今日京山新闻网消息:(记者:XXX)”,所有转载的图片还需注明“记者:XXX 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含有少量的转载稿,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友情链接: 人民网    央视网    央广网    中国新闻网    新华网    中国网    光明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中文网    新华湖北   
地方频道: 荆楚网    荆门新闻网    钟祥新闻网    天门网    随州新闻网    荆州新闻网    孝感网    三峡新闻网    鄂州新闻网    黄冈新闻网   
                    
中共京山市委、京山市人民政府主办,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瑞安科技
本站所刊登的今日京山新闻网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京山市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京山市融媒体中心新闻线索\短视频征集,请发送至3768727009@qq.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24-6210002 举报邮箱:jssrmtzxxmt@163.com
广播电视播出机构许可证第3417026号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2120200047
鄂新网备:1009-0009 | 公安备案编号:42082102000001 鄂ICP备16000180号-1